江南九月秋风落,杀气如云暗城郭。
浓霜凄凄日色薄,玉叠鼓寒声不作。
绿草夜奏兰台宫,问天乞借襄王雄。
前驱蜚廉后丰隆,一洗狐兔无留踪。
呜呼三叠兮秋夜肃,变作南风五弦曲。
江南九月秋风落,杀气如云暗城郭。
浓霜凄凄日色薄,玉叠鼓寒声不作。
绿草夜奏兰台宫,问天乞借襄王雄。
前驱蜚廉后丰隆,一洗狐兔无留踪。
呜呼三叠兮秋夜肃,变作南风五弦曲。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秋风三叠题德邻家所藏画三首(其三)》描绘了江南深秋的肃杀景象。首句“江南九月秋风落”,点明时令,秋风已至,落叶纷飞,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杀气如云暗城郭”运用比喻,形容秋风带来的寒意和紧张气氛,仿佛乌云蔽日,笼罩着城市。
“浓霜凄凄日色薄”进一步渲染秋日的冷峻,霜降加重,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显得更加凄凉。诗人以“玉叠鼓寒声不作”暗示战鼓沉寂,隐含战事或动荡的气息,增添了画面的紧张感。
“绿草夜奏兰台宫,问天乞借襄王雄”通过想象,将草木赋予人的情感,它们在夜晚似乎在兰台宫中奏响,向天祈求古代英雄襄王的力量,展现出对英雄气概的向往和呼唤。
“前驱蜚廉后丰隆”借用了神话中的风神,形容风力之大,能够扫除一切障碍,象征着力量与正义。“一洗狐兔无留踪”则寓意着清除邪恶,恢复安宁。
最后两句“呜呼三叠兮秋夜肃,变作南风五弦曲”以音乐收尾,将秋风的肃杀转变成南风的柔和,寓意着从紧张到平静的转变,也寓言着诗人内心的顿悟和对和谐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风的威力与变化,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理想。
宇宙原无外。问当年、渠缘底事,强逃人世。
争似刘郎栽种后,长恁玄都观里。
何用羡、武陵溪水。
一见桃花还一笑,领春工、千古无穷意。
儿女恨,且收起。洞中空阔多闲地。
但人间、羊肠九折,未能知此。
我已衰翁君渐老,那复颠张醉李。
看翻覆、雨阴风霁。
挨得清和时候了,舣扁舟、只待归来耳。
惟处静,解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