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吴宣徽·其一》
《挽吴宣徽·其一》全文
宋 / 郑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平生负高节,至死寸心丹。

明主虽容进,孤臣岂易安。

神归嵩岳黑,人哭洛川寒。

不识平津面,临风亦涕汍。

(0)
注释
平生:一生。
负:坚守。
高节:高尚节操。
至死:直到生命结束。
寸心丹:心如朱丹(比喻忠诚不变)。
明主:英明的君主。
容进:宽容接纳。
孤臣:孤独的臣子。
岂:怎能。
易安:轻易安心。
神归:灵魂回归。
嵩岳:嵩山。
黑:苍茫。
人哭:人们哭泣。
洛川:洛水边。
寒:凄寒。
平津面:平津的面容(指友人或君主)。
临风:面对清风。
涕汍:泪流满面。
翻译
我一生坚守高尚节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心如朱丹。
尽管英明的君主宽容接纳,但我这样的孤臣又怎能轻易安心。
灵魂回归嵩山的苍茫,人们在凄寒的洛川哭泣。
未能再见平津的面容,面对清风我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为悼念吴宣徽而作,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哀思和对其高尚节操的敬仰。首句“平生负高节”赞扬了吴宣徽一生坚守的高尚品格,次句“至死寸心丹”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忠诚和坚贞。第三句“明主虽容进”暗示了吴宣徽曾得到君主的信任,但即便如此,“孤臣岂易安”表明他作为孤独的忠臣,并不容易感到安心,体现出他的忠诚与忧虑。

后两句“神归嵩岳黑,人哭洛川寒”描绘了吴宣徽去世后的凄凉场景,将他的灵魂比作归于嵩山的黑暗,象征着他的离世,而洛川的寒冷则寓言了人们的悲痛之情。最后一句“不识平津面,临风亦涕汍”表达了诗人自己面对故友离去,即使无法再见其面容,也在风中流露出无尽的哀伤。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描绘吴宣徽的形象和逝世后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人格的赞美。

作者介绍

郑獬
朝代:宋   号:云谷   籍贯:虔化   生辰:1022——1072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猜你喜欢

雨中忆夫·其二

春风送雨过窗东,忽忆良人在客中。

安得妾身今似雨,也随风去与郎同。

(0)

见少室

适我一箪孤客性,问人三十六峰名。

青云无忘白云在,便可嵩阳老此生。

(0)

寄僧寓题

佛顶抄经忆惠休,众人皆谓我悠悠。

浮生真个醉中梦,闲事莫添身外愁。

百岁付于花暗落,四时随却水奔流。

安眠静笑思何报,日夜焚修祝郡侯。

(0)

陪郑王相公赋檐前垂冰应教依韵

窗外虚明雪乍晴,檐前垂霤尽成冰。

长廊瓦叠行行密,晚院风高寸寸增。

玉指乍拈簪尚愧,金阶时坠磬难胜。

晨餐堪醒曹参酒,自恨空肠病不能。

(0)

初夏惠隐寺花屿山房食笋分韵得竿字

偶过支公院,荒畦绿几竿。

款扉惊昼课,烧笋供朝餐。

合配香粳熟,应知粉箨残。

从今谢逋客,留待竹平安。

(0)

题史铁力竹窗夜坐图二首·其二

江宁县南二十里,箫管竹生慈母山。

头白归来应卜筑,风标常似画图间。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