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宇净如水,月镜不安台。
郁孤高处张乐,语笑脱氛埃。
檐外白毫千丈,坐上银河万斛,心境两佳哉。
俯仰共清绝,底处著风雷。问天公,邀月姊,愧凡才。
婆娑人世,羞见蓬鬓漾金罍。
来岁公归何处,照耀彩衣簪橐,禁直且休催。
一曲庾江上,千古继韶陔。
秋宇净如水,月镜不安台。
郁孤高处张乐,语笑脱氛埃。
檐外白毫千丈,坐上银河万斛,心境两佳哉。
俯仰共清绝,底处著风雷。问天公,邀月姊,愧凡才。
婆娑人世,羞见蓬鬓漾金罍。
来岁公归何处,照耀彩衣簪橐,禁直且休催。
一曲庾江上,千古继韶陔。
这首《水调歌头·中秋和施司谏》是宋代词人罗愿所作,以中秋月夜为背景,表达了词人的高洁情怀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秋宇净如水”描绘了秋天夜晚天空的清澈,犹如一面明镜,没有尘埃。接下来,“郁孤高处张乐”写在高山之上举行欢宴,远离尘嚣,体现出词人的超然与豁达。
“檐外白毫千丈,坐上银河万斛”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月光洒落的景象,给人以广阔无垠的感觉,表达词人心境的开阔。接着,“俯仰共清绝,底处著风雷”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和内心的宁静,暗示不畏世俗风雨。
下片词人向天公和月姐发问,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谦逊以及对人间琐事的不屑。他感慨自己在人世间婆娑忙碌,不愿看到自己老去的形象,希望时光能慢一些。“来岁公归何处,照耀彩衣簪橐,禁直且休催”表达了对未来岁月的期许,希望能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不必急于官场事务。
最后,“一曲庾江上,千古继韶陔”以悠扬的乐曲在江面上回荡,寓意美好的传统得以延续,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传统的坚守和传承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中秋月夜的景色,展现了词人超脱世俗、追求清静的心境,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