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迢递通何处,野寺依稀记昔年。
未拟炉峰看瀑布,直疑剑阁上青天。
关门迢递通何处,野寺依稀记昔年。
未拟炉峰看瀑布,直疑剑阁上青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雨初晴后,山关与远处寺庙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关门迢递通何处"写出了山关的遥远和神秘,暗示了道路的曲折与未知。"野寺依稀记昔年"则流露出诗人对过去在那座野外寺庙的经历的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未拟炉峰看瀑布,直疑剑阁上青天"富有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并未打算去炉峰观赏瀑布,而是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仿佛误入了如剑阁般险峻的高山,直插云霄。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震撼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霁后的关山图景,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历史的沧桑感,展现了明代文人墨客对于自然与历史的深深感慨。
天上飞鸟,问谁遣、东生西没。
明镜里、朝为青鬓,暮为华发。
弱水蓬莱三万里,梦魂不到金银阙。
更几人、能有谢家山,飞仙骨。山鸟弄,林花发。
玉杯冷,秋云滑。彭殇共一醉,不争毫末。
鞭石何年沧海过,三山只是尊中物。
暂放教、老子据胡床,邀明月。
空蒙玉华晓,潇洒石淙秋。
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
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滕两岸,村落带林丘。
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
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
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
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