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鸟频来语,寻巢未得间。
小星明更近,高桂冷初攀。
拂露松都在,因风信未还。
岂无虚歇处,青及谢家山。
宿鸟频来语,寻巢未得间。
小星明更近,高桂冷初攀。
拂露松都在,因风信未还。
岂无虚歇处,青及谢家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独自漫步于山间的景象和心境。开篇"宿鸟频来语,寻巢未得间",表现出暮色渐浓,归巢的鸟儿在树梢间互相呼唤,却还找不到它们安身之所,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也隐含着诗人内心对于归宿的渴望和不安。
接着"小星明更近,高桂冷初攀",诗人抬头观望,夜色渐深,小星开始闪烁,而他正企图攀援那高耸的桂树,这里的“高桂”可能象征着某种难以触及的理想或追求。通过这样的动作,诗人传达了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以及面对困难时不懈努力的精神态度。
"拂露松都在,因风信未还"一句,则是诗人注意到了松树上的露水尚存,这些露珠因着微风而摇曳,却仍未完全散去。这里的“拂露”和“因风”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之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
最后,"岂无虚歇处,青及谢家山"表达了诗人对于寻找心灵寄托或是精神休憩之所的渴望。"岂无"意味着怀疑或探询,而“虚歇”则指的是空寂幽静的地方;"青及谢家山"中,“青及”可能指的是山色苍翠,或者是某种超脱尘世的情感,而“谢家山”则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避世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和生活追求的复杂情怀。
建极抚五辰,执中御八埏。
望道而末由,朝夕增惕乾。
曩余佩古训,治理颇能言。
行之捍格多,乃悟实践难。
克已苟未至,其失已大焉。
如木斯有本,如水斯有源。
源本或有乖,设施亦徒然。
触日堪警心,小子其慎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