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字心劳我尔同,西成欣阅异车攻。
应筹教化缘加富,莫弛忧勤恃屡丰。
路不拾遗非郅治,野多滞穗始淳风。
清时讵贵催科巧,休养还期尽乃衷。
抚字心劳我尔同,西成欣阅异车攻。
应筹教化缘加富,莫弛忧勤恃屡丰。
路不拾遗非郅治,野多滞穗始淳风。
清时讵贵催科巧,休养还期尽乃衷。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今年直秋收倍常凭舆有喜因示接驾众官》。诗中表达了对丰收景象的喜悦与对治理国家的深思。
首联“抚字心劳我尔同,西成欣阅异车攻”描绘了皇帝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对农业生产成果的喜悦之情。这里的“抚字”意为抚育、照顾,体现了皇帝对人民的关怀;“西成”指的是西部地区的农作物成熟,而“异车攻”则可能是指不同地区或不同种类的车辆在运输农产品时的繁忙景象,展现了丰收的盛况。
颔联“应筹教化缘加富,莫弛忧勤恃屡丰”进一步阐述了治理国家的策略。这里强调了通过教育和道德教化来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同时也告诫不应因为多次丰收而放松对国家事务的管理,要持续努力,不可懈怠。
颈联“路不拾遗非郅治,野多滞穗始淳风”指出真正的治理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在于社会风气的淳朴。路不拾遗象征着社会秩序良好,人们诚实守信;野多滞穗则意味着农民在收获后能妥善处理剩余粮食,体现了对自然和劳动的尊重。
尾联“清时讵贵催科巧,休养还期尽乃衷”表达了在清明时代,不应过分依赖催促农事的技巧,而是要注重休养生息,让百姓在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这里强调了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在繁荣时期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乾隆皇帝对农业丰收的喜悦之情,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强调了教育、道德、秩序与和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