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依溪上居,三见改时候。
来书问踪迹,行坐置怀袖。
学道不加前,多慵还似旧。
苦吟彻宵夜,闲眠消白昼。
古屋荒莓苔,幽庭下猿狖。
巧伪非吾好,直方自大授。
侯门绝请谒,雅诰勤研究。
悠悠皆面朋,谁能论去就。
偶依溪上居,三见改时候。
来书问踪迹,行坐置怀袖。
学道不加前,多慵还似旧。
苦吟彻宵夜,闲眠消白昼。
古屋荒莓苔,幽庭下猿狖。
巧伪非吾好,直方自大授。
侯门绝请谒,雅诰勤研究。
悠悠皆面朋,谁能论去就。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圆所作的《答行简上人书》,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恬淡与内心对学问的执着追求。首句“偶依溪上居,三见改时候”,描绘了诗人偶然在溪边居住,时间悄然流逝的情景,流露出岁月如梭的感慨。
“来书问踪迹,行坐置怀袖”写收到朋友的信件,询问近况,诗人随身携带,显示出友情的珍贵和对通信的珍视。接下来,“学道不加前,多慵还似旧”,表明诗人对于修行并未懈怠,尽管年岁增长,但心境依旧慵懒如初,体现了其对道义的坚守。
“苦吟彻宵夜,闲眠消白昼”两句,通过描绘诗人深夜苦读和白天小憩的生活状态,展现出其专注学问、忘我投入的精神风貌。环境描写“古屋荒莓苔,幽庭下猿狖”则渲染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荒凉的氛围,反映出诗人生活的孤寂与清贫。
“巧伪非吾好,直方自大授”表达了诗人对虚伪做作的鄙夷,崇尚正直之道,这正是他学术追求的准则。接着,“侯门绝请谒,雅诰勤研究”,表明诗人拒绝世俗应酬,专心致志于经典研读。
最后,“悠悠皆面朋,谁能论去就”揭示了诗人对于人情世故的看法,认为许多人只是表面交往,而真正能理解自己选择的人并不多。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潜心学问的品格。
自顾无功劳,一岁官再迁。
局身班次中,常窃愧耻焉。
加以久荒浪,惛愚性颇全。
未知在冠冕,不合无拘牵。
勤强所不及,于人或未然。
岂忘惠君子,恕之识见偏。
且欲因我心,顺为理化先。
彼云万物情,有愿随所便。
爱君得自遂,令我空渊禅。
珍木生奇亩,低枝拂梵宫。
因开四界分,本自百花中。
当夏阴涵绿,临秋色变红。
君看药草喻,何减太阳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