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阁耸层峦,松涛五月寒。
太湖十万顷,斜浸碧阑干。
杯中映滵汩,槛外腾超忽。
回光竞千鬣,穷岛迫一发。
青天不道向外生,白日如从此间没。
三萍渐近三馀皇,便欲呼之汎渺茫。
纵然未入林屋去,且指包山寻故乡。
危阁耸层峦,松涛五月寒。
太湖十万顷,斜浸碧阑干。
杯中映滵汩,槛外腾超忽。
回光竞千鬣,穷岛迫一发。
青天不道向外生,白日如从此间没。
三萍渐近三馀皇,便欲呼之汎渺茫。
纵然未入林屋去,且指包山寻故乡。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道场山绝顶望太湖》描绘了登高远眺时的独特景象。首句“危阁耸层峦”展现了山势的峻峭和阁楼的险峻,暗示了诗人所处的高度。接下来,“松涛五月寒”以五月的松涛声衬托出山间的清凉,表现出季节与自然环境的对比。
“太湖十万顷,斜浸碧阑干”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广阔的太湖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碧绿的栏杆,展现出湖光山色的壮丽。诗人通过“浸”字,形象地描绘了湖水与山峦相接的场景。
“杯中映滵汩,槛外腾超忽”进一步描绘了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仿佛湖水在杯中波动,栏杆外的景色瞬息万变,生动而富有动态感。
“回光竞千鬣,穷岛迫一发”运用夸张手法,形容阳光反射在湖面上,如同千万条鱼鳞闪烁,而远处的岛屿则显得微小如发丝,展现了空间的辽阔和层次感。
“青天不道向外生,白日如从此间没”两句,诗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似乎天空和太阳都因这壮丽景色而为之动容,表达了对天地造化的敬畏。
最后四句,诗人借景生情,表达了对道场山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即使不能立即前往林屋,也希望能沿着包山寻找心灵的归宿。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道场山的美景,寄寓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和平堂前列四皓,双松为主双桧宾。
深山大泽不肯住,鞭霆驾雨来重闉。
苍髯梳风音瑟瑟,霜皮凝雪冰粼粼。
静有精神观世变,悄无颜色阿緌绅。
朱幡皂盖几来去,丹楹藻棁方更新。
魏武子孙敦宿好,十八公子忻相亲。
世间灵物妙难测,一气长存天地仁。
巍巍堂下万休戚,左右冷眼时笑颦。
或然一念私欲胜,垂垂二老能相嗔。
起居出入知所敬,愿言共保千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