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胡笳动越吟,声潜地底气逾深。
千宫月色单于曲,万里天光魏阙心。
秉烛何人犹把盏,挑灯有女正穿针。
早寒时节黄昏后,更逐西风应远砧。
一听胡笳动越吟,声潜地底气逾深。
千宫月色单于曲,万里天光魏阙心。
秉烛何人犹把盏,挑灯有女正穿针。
早寒时节黄昏后,更逐西风应远砧。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秦观的《次韵公辟闻角有感》,通过对胡笳声的描绘,引发了对历史与情感的共鸣。首句“一听胡笳动越吟”,以胡笳声引发诗人对古代越地文化的联想,暗示了深远的历史底蕴。接着,“声潜地底气逾深”进一步强调了乐音的沉郁和内在力量。
“千宫月色单于曲,万里天光魏阙心”两句,通过月色和天光的意象,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和朝廷的深深挂念,仿佛能听到边关的军乐,遥想皇宫的宏伟气象。
“秉烛何人犹把盏,挑灯有女正穿针”描绘了一幅家国两重天的画面,既有深夜里守夜的人们,也有在寒夜中忙碌的家庭妇女,展现了生活的平凡与坚韧。
最后,“早寒时节黄昏后,更逐西风应远砧”以季节和自然景象收尾,西风吹过,远处传来捣衣的声音,勾起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也寓含了对战乱时期家国离乱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通过音乐和自然景象,展现了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时代的感慨。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
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
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
羽翼不自有,相追力难任。
唯凭方寸灵,独夜万里寻。
方寻魂飘飖,南梦山岖嵚。
髣髴惊魍魉,悉窣闻枫林。
正直被放者,鬼魅无所侵。
贤人多安排,俗士多虚钦。
孤怀吐明月,众毁铄黄金。
愿君保玄曜,壮志无自沉。
青山辗为尘,白日无闲人。
自古推高车,争利西入秦。
王门与侯门,待富不待贫。
空携一束书,去去谁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