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岂无涯,茫茫众人后。
达观恨不早,岁月若瓮漏。
晚年始爱道,水火自相姤。
所忧精力衰,大药终未就。
入山虽不深,已足谢尘垢。
竹扉日夜开,白云入襟袖。
时有道人来,金经亲授受。
读之苦不悟,沈思使人瘦。
一朝心为开,如月过岩窦。
妙理清可悦,谷神俨欲觏。
从兹剖昏瞀,长愿绝群谬。
万劫有时尽,至道莫能旧。
我生岂无涯,茫茫众人后。
达观恨不早,岁月若瓮漏。
晚年始爱道,水火自相姤。
所忧精力衰,大药终未就。
入山虽不深,已足谢尘垢。
竹扉日夜开,白云入襟袖。
时有道人来,金经亲授受。
读之苦不悟,沈思使人瘦。
一朝心为开,如月过岩窦。
妙理清可悦,谷神俨欲觏。
从兹剖昏瞀,长愿绝群谬。
万劫有时尽,至道莫能旧。
这首清代诗人李雍熙的诗,以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对道的追求为线索,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悟。首句“我生岂无涯,茫茫众人后”表达了人生的有限与在世间的位置,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接着,“达观恨不早,岁月若瓮漏”感叹人生若能早些看破红尘,时光流逝如同漏壶中的水,无法挽留。
“晚年始爱道,水火自相姤”揭示了诗人晚年对道的热爱,将生活中的矛盾比喻为水火相遇,暗示了寻求内心平静的过程。然而,“所忧精力衰,大药终未就”又透露出对年老体衰、修行未竟的忧虑。
“入山虽不深,已足谢尘垢”表达了诗人选择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纷扰,享受简静生活的满足。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与道人交流、研读经典的情景,但“读之苦不悟,沈思使人瘦”,表明领悟真理并非易事,需要深入沉思。
“一朝心为开,如月过岩窦”描绘了顿悟的瞬间,犹如明月穿过山洞,照亮了内心的道路。诗人感到“妙理清可悦,谷神俨欲觏”,即领悟到了高深的哲理,心境澄明。
最后,“从兹剖昏瞀,长愿绝群谬”表达了诗人决心摆脱迷惑,远离错误,追求至道的决心。结尾“万劫有时尽,至道莫能旧”则传达出世间万物终有尽头,唯有至高无上的道理永恒不变的信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体现了诗人对生命、道义的深刻思考和个人修行的历程。
上清真人玉华仙,夜策鸾辂凌珠烟。
罡风广漠露华冷,摇荡金铃闻半天。
路逢仙姥骑白鹿,侍女双双散香玉。
遥看三岛点神波,恨入秋眉镜中绿。
我自无为神自凝,万窍不动心冥冥。
灵君期我谒太帝,下视浊海鱼龙腥。
玉虚炜烨明玄景,羽葆摇摇入空影。
一曲云和奏未终,月轮已到昆崙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