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诰残于胜建,声诗失自韩齐。
一言蔽思无邪,三万解曰若稽。
典诰残于胜建,声诗失自韩齐。
一言蔽思无邪,三万解曰若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三和》组诗中的第七首。从诗句内容来看,它似乎在探讨古代典章制度的变迁以及语言文字的传承。"典诰残于胜建"暗示了古代文献可能在胜建时期有所缺失或残破,"声诗失自韩齐"则可能指诗歌艺术在韩齐时代出现了偏差或流失。"一言蔽思无邪"强调了一句话可以概括思想的精炼,"三万解曰若稽"则可能是在说即使是复杂的道理,也能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清楚。
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以及对语言文字力量的深刻认识。项安世以简练的笔触,揭示了古代文明的兴衰与语言文字的传承价值。
不饮浊水澜,空滞此汴河。
坐见绕岸水,尽为还海波。
四时不在家,弊服断线多。
远客独憔悴,春英落婆娑。
汴水饶曲流,野桑无直柯。
但为君子心,叹息终靡他。
廊庙之具裴施州,宿昔一逢无此流。
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自从相遇感多病,三岁为客宽边愁。
尧有四岳明至理,汉二千石真分忧。
几度寄书白盐北,苦寒赠我青羔裘。
霜雪回光避锦袖,龙蛇动箧蟠银钩。
紫衣使者辞复命,再拜故人谢佳政。
将老已失子孙忧,后来况接才华盛。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