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波乐·其六十五》
《回波乐·其六十五》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人间养男女,直成鸟养儿。

长大毛衣好,各自觅高飞。

女嫁他将去,儿心死不归。

夫妻一个死,喻如黄擘皮。

重重被剥削,独苦自身知。

生在常烦恼,死后无人悲。

寄语冥路道,还我未生时。

(0)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痛苦。诗人通过“人间养男女,直成鸟养儿”这一开篇,将人类养育后代的过程比作鸟儿喂养幼雏,形象地描绘出生命的循环与自然法则的无情。

接着,“长大毛衣好,各自觅高飞”,描述了子女成长后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情景,暗含着对子女终将离开父母独自飞翔的感慨。然而,这种自由的背后却隐藏着孤独与冷漠:“女嫁他将去,儿心死不归”,女子出嫁他乡,儿子心冷不再归来,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离家后的深深失落与无奈。

“夫妻一个死,喻如黄擘皮”,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夫妻之死比作剥开黄皮,寓意着生命中最为亲密的关系最终也会走向分离,留下的是无尽的孤独与哀伤。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命历程的反思,也是对世间所有情感关系脆弱性的深刻洞察。

“重重被剥削,独苦自身知”,指出人生的苦难与挫折如同一层层剥落的外皮,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痛苦。这句诗强调了个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孤独感和自我承受能力的重要性。

最后,“生在常烦恼,死后无人悲”,总结了人生的常态——无论是生前的烦恼还是死亡的终结,都难以得到他人的深切同情或理解。这既是对人生普遍境遇的感叹,也是对个体存在价值的深思。

“寄语冥路道,还我未生时”,诗人以一种超脱的姿态,向冥界发出呼唤,希望回到未曾出生的那一刻,暗示了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和对自由、纯粹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各个阶段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对生死、亲情、自由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意味。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都门喜晤方问亭旋送出关凭达家书三首·其二

七年才一晤,一晤复分襟。

辛苦成何处,乾坤共此心。

梦中乡国杳,天外海云深。

岁月惊虚掷,吞声塞上吟。

(0)

风鼓边声劲,尘埋日色悬。

但看阴匝地,不见雨垂天。

割下银河水,应沾万顷田。

自惭无羽翰,惆怅意茫然。

(0)

整屧

整屧缘樵径,柴门日色低。

鸥行分水叶,燕语落檐泥。

藉草杯常把,閒吟杖每携。

古来恬淡者,多半乐岩栖。

(0)

掬月溪

一带烟光合,柴门隔岸开。

乍离尘市远,顿觉利名灰。

溪鸟不飞去,山云欲下来。

忘机终日坐,幽意自潆洄。

(0)

宿新城

百战兴亡地,千秋眺望情。

荒溪量白骨,明月吊空城。

霜冷鹰秋击,灯昏鬼夜鸣。

平生履险惯,当此亦魂惊。

(0)

烽台秋望

惨淡黄云戍,阴森白骨堆。

望乡无故识,吊古有荒台。

海月三更出,悲风万里来。

愁心当此夕,鸿雁不胜哀。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