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鼓边声劲,尘埋日色悬。
但看阴匝地,不见雨垂天。
割下银河水,应沾万顷田。
自惭无羽翰,惆怅意茫然。
风鼓边声劲,尘埋日色悬。
但看阴匝地,不见雨垂天。
割下银河水,应沾万顷田。
自惭无羽翰,惆怅意茫然。
这首诗描绘了干旱时节的景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极端状态对大地的影响。
首联“风鼓边声劲,尘埋日色悬”以强烈的风声和弥漫的尘土,渲染出干旱的环境,风力之大仿佛在击鼓,而尘土遮蔽了阳光,使得日色显得昏暗。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风和尘土赋予了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立体感。
颔联“但看阴匝地,不见雨垂天”进一步强调了干旱的严重性。地面被一层厚厚的阴影覆盖,却看不到一丝雨水从天而降。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干旱带来的缺水状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渴望。
颈联“割下银河水,应沾万顷田”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想象着如果能从银河中割取水分,那么这些水分就能滋润广袤的土地,让万顷农田得到灌溉。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对水资源的极度渴望,也寄托了对丰收的期盼。
尾联“自惭无羽翰,惆怅意茫然”表达了诗人面对干旱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和忧愁。诗人自比为没有翅膀的鸟,无法飞翔到水源丰富的地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干旱带来的灾难。这句诗流露出深深的遗憾和无助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干旱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语言简洁有力,情感真挚深沉,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晚登虚阁徘徊遍,孤怀饯秋偏早。
古渡兰桡,平皋玉辔,零谢和谁知道。
横塘百里,梦青雨低迷,紫烟斜抱。
勤寄鳞书,相思相见尚嫌少。
云林终是念旧,顿携花买酒,披襟天表。
拂剑馀年,枕流僻巷,床上尘埃难扫。留君不了。
约此后春嬉,莫辜芳草。笑指琼花,壑中人未老。
锦幢低,青幄紧。结伴来游,个个沾金粉。
宛有瑶台千尺分。高处生寒,较是横看稳。
种争新,名尚隐。除了焚香,又喜攀条近。
紫雁斜飞开自准。本与秋期,翻惹三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