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玉楼春·其二客有游山者,忘携具,以词来索酒,用韵以答。时余有事不往》
《玉楼春·其二客有游山者,忘携具,以词来索酒,用韵以答。时余有事不往》全文
宋 / 辛弃疾   形式: 词  词牌: 玉楼春

山行日日妨风雨。风雨晴时君不去。

墙头尘满短辕车,门外人行芳草路。

南城东野应联句。好记琅玕题字处。

也应竹里著行厨,已向瓮头防吏部。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互动,以及对山行之趣的回味。首句“山行日日妨风雨”表达了山中行进常受天气影响,而“风雨晴时君不去”则写出友人对相聚的期待,即使雨过天晴也不愿错过与诗人共游的机会。接下来两句“墙头尘满短辕车,门外人行芳草路”,通过描绘墙头积尘和门外青草小径,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南城东野应联句”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在文学上的默契,他们可能曾在南城或东野之地共同创作诗句。“好记琅玕题字处”中的“琅玕”指美石,这里代指题诗之处,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记忆。最后一句“也应竹里著行厨,已向瓮头防吏部”则幽默地想象友人在山间设立简陋的厨房,并且提前防范官府的打扰,流露出轻松愉快的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轻松的笔调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山行乐趣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文人雅兴。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朝代:宋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140-12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猜你喜欢

梦礼僧伽大士

我观诸佛子,皆以妄自冥。

不知有无想,一切俱是妄。

认有以为实,夫岂识无有。

如人具诸欲,耳目与鼻舌。

百体俱动作,动作皆有相。

耳欲以听声,有耳言可闻。

弦匏与笙箫,皆具诸宫羽。

虽然始一奏,有耳悉皆闻。

众生于是时,知声不知耳。

众音始一阕,寂静无有声。

倾耳而听之,无一可闻者。

众生于是时,知耳不知声。

至于目视色,亦复如耳根。

知色为有形,乃以色为有。

宁知本无色,何况于目睫。

乃至鼻闻臭,口舌所啖食。

百体诸毛发,意有所为者。

行步与坐卧,喘息及呼吸。

方其有为时,无一不为有。

诸为悉皆空,了无有一存。

心惟昨所为,恍惚如梦事。

我昔礼菩萨,是为真见者。

譬如闻众声,认声为有响。

比其不及礼,菩萨那得见。

譬如众声灭,初不闻馀音。

始缘以妄情,乃复有见否。

亦如今所梦,见否理不殊。

大士笑不言,吾亦无所说。

有如舍利佛,默默对天女。

稽首作偈言,犹以言为痛。

云何两无言,而入不二门。

我与诸佛子,究竟得成道。

(0)

北湖暮春十首·其七

韦郎诗淡少人传,贪看仙书不爱眠。

闲磨小团新样月,拨灰重试古龙涎。

(0)

午睡听流莺作歌·其二

树里金衣不露身,欲寻啼处了无因。

绿阴长得成何事,遮却黄鹂最恼人。

(0)

吴中舟行口号七首·其四

当年戈甲过垂虹,闻说楼船照水红。

贼去烟波已如镜,却还风月与渔翁。

(0)

谢吴司户寄舂陵四石·其三

吴山非不佳,故山终眼明。

南来一拳石,似我小峥嵘。

(0)

次韵相之木犀六首·其四

故国幽姿想自妍,只今谁与著诗怜。

竹篱茅舍花开处,望断江西眼欲穿。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