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唤艄人且繫舟,月华寺里散离忧。
苔生曲径人稀到,门对长江水自流。
两岸峰峦千古画,一川松桧四时秋。
坡仙遗墨成灰烬,老衲于今说未休。
急唤艄人且繫舟,月华寺里散离忧。
苔生曲径人稀到,门对长江水自流。
两岸峰峦千古画,一川松桧四时秋。
坡仙遗墨成灰烬,老衲于今说未休。
这首诗描绘了月华寺的静谧与自然之美,以及历史的痕迹与人文的印记。首句“急唤艄人且繫舟”,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急于前往月华寺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此行的目的——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接着,“月华寺里散离忧”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希望通过月华寺的环境来排解心中的忧虑和烦恼。
“苔生曲径人稀到,门对长江水自流”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曲径上的青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而门前对望的长江,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壮阔,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流转。
“两岸峰峦千古画,一川松桧四时秋”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将月华寺所在的环境描绘得如同一幅千年不朽的山水画卷。峰峦、松桧、四季之秋,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世界,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与时间的力量。
最后,“坡仙遗墨成灰烬,老衲于今说未休”两句,巧妙地将历史人物苏东坡与当前的场景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过往文化的怀念与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坡仙的墨迹虽已成灰烬,但其精神与作品的影响却在老僧的讲述中得以延续,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描绘了月华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与宁静,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谁是惜暮人,相携送春日。
因君过茗舍,留客开兰室。
湿苔滑行屐,柔草低藉瑟。
鹊喜语成双,花狂落非一。
烟浓山焙动,泉破水舂疾。
莫拗挂瓢枝,会移阆书帙。
颇容樵与隐,岂闻禅兼律。
栏竹不求疏,网藤从更密。
池添逸少墨,园杂庄生漆。
景晏枕犹欹,酒醒头懒栉。
云教淡机虑,地可遗名实。
应待御荈青,幽期踏芳出。
河岳挺灵异,星辰精气殊。
在人为英杰,与国作祯符。
襄阳得奇士,俊迈真龙驹。
勇果鲁仲由,文赋蜀相如。
浑浩江海广,葩华桃李敷。
小言入无间,大言塞空虚。
几人游赤水,夫子得玄珠。
鬼神争奥秘,天地惜洪炉。
既有曾参行,仍兼君子儒。
吾知上帝意,将使居黄枢。
好保千金体,须为万姓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