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曾经风物探,每教位置学江南。
请看耕织图中趣,一例豳风镜里涵。
吴越曾经风物探,每教位置学江南。
请看耕织图中趣,一例豳风镜里涵。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名为《泛舟玉河至静明园三首(其三)》。诗中描绘了对吴越地区风土人情的探寻与学习江南文化的经历,通过“耕织图”和“豳风镜”这两个意象,展现了农耕生活中的乐趣与智慧,以及这些文化元素在江南地区的广泛影响。乾隆帝以帝王之尊,却能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体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兴趣和尊重。诗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稷下古诸姜,营丘小洞房。
邻存钟令宅,里似郑公乡。
乱后蓬蒿长,春归棣萼芳。
每从黄发老,最誉白眉郎。
一室如函丈,群书自大方。
移床分竹影,扫壁散芸香。
轮鞅莓苔外,凫鹥几席傍。
歌商怀考父,玩易到羲皇。
建业看图画,平川隔水乡。
参差多点染,窈窕极苍茫。
山势元宗岱,溪流想钓璜。
高秋凭虎踞,何处觅鹰扬。
香溪渡头春雨时,溪风吹青杨柳枝。
溪头死者苦无数,白骨累累知是谁。
舟中老人向人语,此徒乃是良家子。
一身去家充海军,劄砦香溪渡头水。
大军万马西南来,赤帜白日青天开。
奈此纵横肆血气,至今白骨堆青苔。
君不闻圣人用兵不得已,伐暴胜残济时起。
锋镝之下不可容,要在人心识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