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事征战,幽州万里远。
秋初雁已飞,柳条四月菀。
可怜楼上妇,肌肤日渐减。
此日得相聚,宁复羡华衮。
人生趣不同,区区重饱暖。
农夫终岁劳,一盘豆麦饭。
夫妇日相守,牵牛归日晚。
聚散各有原,无用频商忖。
出身事征战,幽州万里远。
秋初雁已飞,柳条四月菀。
可怜楼上妇,肌肤日渐减。
此日得相聚,宁复羡华衮。
人生趣不同,区区重饱暖。
农夫终岁劳,一盘豆麦饭。
夫妇日相守,牵牛归日晚。
聚散各有原,无用频商忖。
这首诗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价值观。前半部分通过“出身事征战,幽州万里远”描绘了一位远离家乡、长期征战在外的士兵的生活,表达了战争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接着,“秋初雁已飞,柳条四月菀”运用自然景象的变迁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而“可怜楼上妇,肌肤日渐减”则聚焦于这位士兵家中妻子的孤独与煎熬,表现了战争对家庭的分离与伤害。
后半部分转向了另一种生活状态:“人生趣不同,区区重饱暖”,强调了不同人对于生活的追求各不相同,有人重视物质的满足,如“农夫终岁劳,一盘豆麦饭”,描述了农民辛勤劳作,以简单的一餐为满足;“夫妇日相守,牵牛归日晚”则展现了平凡夫妻间相依相伴的日常,体现了生活的质朴与和谐。
最后,“聚散各有原,无用频商忖”总结了人生的聚散离合都有其原因,提醒人们不必过于纠结于这些变化,应珍惜当下,顺应自然规律。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生活状态,探讨了人生价值的不同取向,以及在面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变化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不似人手致,岂关地势偏。
孤光袅馀翠,独影舞多妍。
迸火烧闲地,红星堕青天。
忽惊物表物,嘉客为留连。
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
道险不在山,平地有摧辀。
河南又起兵,清浊俱锁流。
岂唯私客艰,拥滞官行舟。
况余隔晨昏,去家成阻修。
忽然两鬓雪,同是一日愁。
独寝夜难晓,起视星汉浮。
凉风荡天地,日夕声飕飗。
万物无少色,兆人皆老忧。
长策苟未立,丈夫诚可羞。
灵响复何事,剑鸣思戮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