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渡头春雨时,溪风吹青杨柳枝。
溪头死者苦无数,白骨累累知是谁。
舟中老人向人语,此徒乃是良家子。
一身去家充海军,劄砦香溪渡头水。
大军万马西南来,赤帜白日青天开。
奈此纵横肆血气,至今白骨堆青苔。
君不闻圣人用兵不得已,伐暴胜残济时起。
锋镝之下不可容,要在人心识天理。
香溪渡头春雨时,溪风吹青杨柳枝。
溪头死者苦无数,白骨累累知是谁。
舟中老人向人语,此徒乃是良家子。
一身去家充海军,劄砦香溪渡头水。
大军万马西南来,赤帜白日青天开。
奈此纵横肆血气,至今白骨堆青苔。
君不闻圣人用兵不得已,伐暴胜残济时起。
锋镝之下不可容,要在人心识天理。
这首诗名为《香溪渡》,由明代诗人汪广洋所作。诗中描绘了香溪渡头春雨时节的景象,溪风轻拂着青翠的杨柳枝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然而,诗的主题却转向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诗人通过描述渡口旁白骨累累的景象,以及舟中老人讲述的故事,揭示了战争给无辜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这些“此徒”原本是良家子弟,因各种原因被迫投身军旅,最终在战场上失去了生命。诗中提到的大军南下,旗帜飘扬,预示着战争的来临,而“奈此纵横肆血气,至今白骨堆青苔”的描述,则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
最后,诗人引用了“圣人用兵不得已,伐暴胜残济时起”的诗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强调了在战争的残酷面前,保持人心中的天理与道德的重要性。整首诗在描绘战争场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性、道德以及战争本质的深刻思考。
昔游都城岁方除,飞雪纷纷落花絮。
径走城东求故人,马蹄旋没无寻处。
翰林词人呼巨源,笑谈通夜倒清樽。
住在城西不能返,醉卧吉祥朝日暾。
相逢却说十年事,往事皆非隔生死。
惟有飞霙似昔时,许君一醉那须起。
兰亭俯仰迹已陈,黄公酒垆愁杀人。
君知聚散翻覆手,莫作吴楚乘朱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