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寒食春将半。记分袂、溪桥畔。
别后顿教春又晚。
长堤杨柳,芳洲芝若,绿遍江南岸。
应劳髯叟将余盼。几月游踪似天远。
遥忆瑟居情兴懒。
一帘烟雨,半炉香雾,坐听流莺啭。
梨花寒食春将半。记分袂、溪桥畔。
别后顿教春又晚。
长堤杨柳,芳洲芝若,绿遍江南岸。
应劳髯叟将余盼。几月游踪似天远。
遥忆瑟居情兴懒。
一帘烟雨,半炉香雾,坐听流莺啭。
这首诗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青玉案·涂次怀王朔山》,以梨花盛开的寒食节为背景,描绘了春天将逝、友人离别的场景。"梨花寒食春将半"点明了时节,"记分袂、溪桥畔"勾勒出分别的地点,溪边桥头,画面感十足。"别后顿教春又晚"表达了离别后的伤感,感叹春天因离别而显得匆匆。
接下来,诗人通过"长堤杨柳,芳洲芝若,绿遍江南岸"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春天的景色,但美景却无法消解心中的孤寂。"应劳髯叟将余盼"中的"髯叟"是对友人的昵称,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
"几月游踪似天远"进一步强调了距离遥远,"遥忆瑟居情兴懒"则写出诗人因思念而情绪低落,连日常的瑟琴弹奏也提不起兴致。最后,"一帘烟雨,半炉香雾,坐听流莺啭"以烟雨、香炉和流莺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宁静的氛围,寄托了诗人深深的怀旧之情。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愁与怀念之情的词作,语言优美,情感深沉。
此意无所欲,闭门风景迟。
柳条将白发,相对共垂丝。
西看叠嶂几千重,秀色孤标此一峰。
丹灶久闲荒宿草,碧潭深处有潜龙。
灵仙已去空岩室,到客唯闻古寺钟。
远对白云幽隐在,年年不离旧杉松。
日暮秋风吹野花,上清归客意无涯。
桃源寂寂烟霞闭,天路悠悠星汉斜。
还似世人生白发,定知仙骨变黄芽。
东城南陌频相见,应是壶中别有家。
沅水连湘水,千波万浪中。
知郎未得去,惭愧石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