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寻梅好,罗浮海上春。
树环铁桥尽,地与葛仙邻。
炼药香生鼎,扳崖影落身。
西湖千顷水,未洗往来尘。
何处寻梅好,罗浮海上春。
树环铁桥尽,地与葛仙邻。
炼药香生鼎,扳崖影落身。
西湖千顷水,未洗往来尘。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梅花(其三)》描绘了一幅寻找梅花的隐逸景象。首句“何处寻梅好”,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寻找的心境。"罗浮海上春"则暗示了梅花生长在远离尘世的仙境——罗浮山,那里春天的气息格外清新。
接下来的两句“树环铁桥尽,地与葛仙邻”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清幽,铁桥环绕的梅花林尽头,仿佛连通着神仙居住的地方,暗示了梅花的超凡脱俗。"炼药香生鼎"借炼丹炉的香气烘托出梅花的香气宜人,可能暗指梅花的药用价值或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最后两句“扳崖影落身,西湖千顷水,未洗往来尘”描绘了诗人攀崖赏梅,身影倒映在西湖的广阔水面,然而即使如此清澈的湖水也无法洗去世间的尘埃,反衬出梅花的纯洁和诗人内心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梅花的意象,寄寓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高洁品格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