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日日畏边疆,欲去休辞酒满觞。
屋角一株垂线柳,春来如谓远行长。
相逢日日畏边疆,欲去休辞酒满觞。
屋角一株垂线柳,春来如谓远行长。
这首《赠别》由明代诗人卢宁所作,通过对日常相聚与离别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远方的深切思念。
首句“相逢日日畏边疆”,开篇即以“边疆”二字点出离别的背景,暗示了相聚之地与离别之地之间的距离遥远,使得每次相聚都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离别的畏惧。这种情感的铺垫,为全诗的情感基调定下了沉重而感伤的色彩。
次句“欲去休辞酒满觞”,在即将分别之际,诗人通过劝饮美酒的动作,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无奈。饮酒不仅是为了暂时忘却离别的痛苦,也是为了在心中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这里的“休辞”二字,既是对友人的安慰,也是对自己情感的释放。
第三句“屋角一株垂线柳”,画面转为静谧,通过屋角垂柳的形象,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垂柳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其形态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离愁别绪。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最后一句“春来如谓远行长”,以春日的到来为喻,表达了对远方长路的担忧和对友人的牵挂。春天本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在诗人眼中,它却成了离别与等待的象征。这句话深化了主题,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沉。
综上所述,《赠别》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刻体验,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的深切思念。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人生离合的独特感悟。
贫妇守蓬藋,憔悴无颜姿。
挈瓶养公姑,肯涉山径蹊。
夫君昵浮响,疏越成暌离。
家欠蚕织具,茹苦宁力支。
叫天天不应,听彼风雨迷。
明月古玄镜,清夜长分辉。
见月如见君,此道惟心知。
造化毋群动,一耦仍一奇。
得耦固有分,失意吾何悲。
绿发已改色,素节难转移。
君有内觉时,伯牙逢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