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从吴淞来,江水净如练。
扁舟信晚风,淅淅乘潮便。
远火漾中流,孤城辨乡县。
但看雉堞移,不觉清流转。
九峰暮烟沈,螺髻迭隐现。
爱此宵景幽,欲卧有余恋。
回首隔市嚣,钟声起禅院。
适从吴淞来,江水净如练。
扁舟信晚风,淅淅乘潮便。
远火漾中流,孤城辨乡县。
但看雉堞移,不觉清流转。
九峰暮烟沈,螺髻迭隐现。
爱此宵景幽,欲卧有余恋。
回首隔市嚣,钟声起禅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经过青浦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
首句“适从吴淞来,江水净如练”,开篇即以“吴淞”点明地点,暗示行程的开始。接着“江水净如练”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清澈的江水比作洁白的丝线,形象地描绘出江水的纯净与透明。
“扁舟信晚风,淅淅乘潮便”,描述了诗人乘坐的小船随着晚风和潮水的推动,顺流而下的情景。这里的“信”字,既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信任,也体现了诗人随遇而安的心态。
“远火漾中流,孤城辨乡县”,远处的灯火在江面上摇曳,映照出一片温馨的景象。而“孤城辨乡县”则通过“孤城”的描绘,勾勒出一座静谧的城镇轮廓,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归属感。
“但看雉堞移,不觉清流转”,诗人专注于观察城墙的移动,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悄然流逝。这一句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九峰暮烟沈,螺髻迭隐现”,描绘了傍晚时分,九座山峰笼罩在暮烟之中,时隐时现的情景。这里运用了“螺髻”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山峰的形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爱此宵景幽,欲卧有余恋”,诗人被眼前的夜景深深吸引,甚至产生了想要在此地停留的念头。这表达了他对这份宁静与美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句“回首隔市嚣,钟声起禅院”,诗人回望城市中的喧嚣,却听到远处禅院传来的钟声,这既是对他内心平静的呼应,也是对自然与心灵和谐共处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河水日以缩,河柳日以黄。
凛风吹杲日,草上馀残霜。
漕舟返从北,牵挽何匆忙。
相逢问前路,群盗势且张。
山东数千里,何人不奔亡。
我师一当百,直气浮剑铓。
万全待时至,左次非翱翔。
我筮遇坤乾,方长欣初阳。
剥极行见复,彼哉孰能当。
所嗟六合中,真元化痍疮。
欲哭复吞声,短歌不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