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无日不春风,燕语莺啼各自工。
鹦武病馀山瘴绿,樱桃梦后烛花红。
月高梨院啼姑恶,雨滴银床报祍公。
南北繁华零落尽,长于回首乱云中。
草堂无日不春风,燕语莺啼各自工。
鹦武病馀山瘴绿,樱桃梦后烛花红。
月高梨院啼姑恶,雨滴银床报祍公。
南北繁华零落尽,长于回首乱云中。
这首诗《感春》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春天草堂内外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联“草堂无日不春风,燕语莺啼各自工”以“无日不春风”开篇,强调了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无论是草堂内还是周围环境,都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之中。接着,“燕语莺啼各自工”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将燕子的呢喃和黄莺的啼鸣比作工匠的技艺,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颔联“鹦鹉病馀山瘴绿,樱桃梦后烛花红”转而描写草堂周围的自然景观。鹦鹉在病愈之后,山中的瘴气似乎也变得绿意盎然;樱桃梦醒之后,烛光映照下的花朵呈现出一片红艳。这两句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展现了春天的色彩斑斓与生机勃勃。
颈联“月高梨院啼姑恶,雨滴银床报祍公”则转向夜晚的景象。高悬的明月洒在梨院之上,伴随着姑恶鸟的啼叫;雨滴落在银色的床面上,仿佛在向神明报告着什么。这一联通过夜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
尾联“南北繁华零落尽,长于回首乱云中”总结全诗,表达了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与感慨。南北两地的繁华都已经消逝,只有在回望乱云时,才能感受到那份曾经的辉煌与失落。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梧冈老子真不孤,紫髯渠帅看如无。
博带宽衣拜天子,备边再出军飞狐。
朔方健儿名惯战,此老胸中元十万。
帐前猛将胆通身,不道天山定三箭。
冻解风轻二月来,长城四望无氛埃。
细草晴川断南牧,日日祗见阳春回。
君不见正德年间本安堵,开边市勇浑相误。
肌推髓剥尽行宫,宣大祗今尚无土。
吾乡朱侯颇好奇。邀我走马黄花湄。
又向崔巍访张果,云有石枰留铁棋。
下马谛视真奇古。三十二枚范金土。
一枚直重四十铢,可惜神仙不留谱。
有唐逮今百千年。阅尽沧桑几变迁。
此物疑有鬼神护,雨淋日炙尚依然。
公馀更约恣游赏。作亭覆之殊疏敞。
丁丁伐木起云端,每值良辰惬孤往。
我闻侯治政绩明。民安堵兮岁功成。
废者复之颓者举,坐听四境胪欢声。
即今翼然亭高妙。邦人来游呼且笑。
春花秋月担壶觞,从此流风遍岭峤。
他日仙人倘息凫。旧时遗局记应无。
问谁为亭意孔都。佥曰为我父母侯姓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