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落黄祊帖,按辞大令书。
稍作兰亭面,七美谅非虚。
或讶缺勿毁,或疑集悲夫。
考真固云癖,订伪亦以愚。
第观竁中藏,清玩唯研壶。
晋人擅风流,宜与后世殊。
所惜尚言数,卜年八百馀。
贞石久且泐,双松当几枯。
片磗曷未化,逮兹厄耕锄。
方其内幽镌,要以托荒墟。
孰知坐此故,反能误意如。
传世岂所幸,况遭孽韩污。
辨端更为累,但资文字娱。
陶土或若此,何为殉玉鱼。
脱落黄祊帖,按辞大令书。
稍作兰亭面,七美谅非虚。
或讶缺勿毁,或疑集悲夫。
考真固云癖,订伪亦以愚。
第观竁中藏,清玩唯研壶。
晋人擅风流,宜与后世殊。
所惜尚言数,卜年八百馀。
贞石久且泐,双松当几枯。
片磗曷未化,逮兹厄耕锄。
方其内幽镌,要以托荒墟。
孰知坐此故,反能误意如。
传世岂所幸,况遭孽韩污。
辨端更为累,但资文字娱。
陶土或若此,何为殉玉鱼。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沂孙的作品,名为《晋王大令保母帖》。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书法鉴赏诗,通过对古人书法作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和个人情感。
"脱落黄祊帖,按辞大令书。稍作兰亭面,七美谅非虚。"
这两句诗直接点出了书法作品的高贵与美好,将其与古代著名的《兰亭序》相提并论,显示了作者对于这份书法艺术的推崇。
"或讶缺勿毁,或疑集悲夫。考真固云癖,订伪亦以愚。"
在这些句子中,诗人表达了一种鉴赏古代书法作品时的慎重态度,不仅要辨别真伪,还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第观竁中藏,清玩唯研壶。晋人擅风流,宜与后世殊。"
诗人通过这些句子,描绘了自己在鉴赏古代书法时的专注状态,以及对那些能够流传至今、影响后世的优秀作品的赞扬。
"所惜尚言数,卜年八百馀。贞石久且泐,双松当几枯。"
这些句子中,诗人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也在赞美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历久弥新的书法作品。
"片磗曷未化,逮兹厄耕锄。方其内幽镌,要以托荒墟。"
诗人通过这些句子,描绘了自己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视,以及希望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
"孰知坐此故,反能误意如。传世岂所幸,况遭孽韩污。"
在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于书法艺术能够传世的庆幸,同时也感慨于一些优秀作品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失传。
"辨端更为累,但资文字娱。陶土或若此,何为殉玉鱼。"
最后,诗人通过这些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于书法鉴赏的乐趣,以及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古籍时,那种寻觅真知、享受文字之美的喜悦。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在书法鉴赏上的专业知识和审美眼光,也流露出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优秀艺术作品永恒价值的肯定。
危岫戴宝塔,亭亭起虚空。
金铎韵广乐,日夜锵天风。
气真逼云汉,兴逸追鸾鸿。
嘉有三禅子,超旷栖禅宫。
相追不惮远,幽致惟我同。
兴尽归一默,人逐归云东。
平轩架绝壑,上与绝顶通。
沧溟忽破碎,百川竞朝宗。
斜阳无远近,山乱高低红。
四表倏明晦,变化安可穷。
夜深风雨来,阴气誇骄雄。
响剧百谷咽,静若一气融。
明发石路乾,清韵生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