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岫戴宝塔,亭亭起虚空。
金铎韵广乐,日夜锵天风。
气真逼云汉,兴逸追鸾鸿。
嘉有三禅子,超旷栖禅宫。
相追不惮远,幽致惟我同。
兴尽归一默,人逐归云东。
平轩架绝壑,上与绝顶通。
沧溟忽破碎,百川竞朝宗。
斜阳无远近,山乱高低红。
四表倏明晦,变化安可穷。
夜深风雨来,阴气誇骄雄。
响剧百谷咽,静若一气融。
明发石路乾,清韵生寒松。
危岫戴宝塔,亭亭起虚空。
金铎韵广乐,日夜锵天风。
气真逼云汉,兴逸追鸾鸿。
嘉有三禅子,超旷栖禅宫。
相追不惮远,幽致惟我同。
兴尽归一默,人逐归云东。
平轩架绝壑,上与绝顶通。
沧溟忽破碎,百川竞朝宗。
斜阳无远近,山乱高低红。
四表倏明晦,变化安可穷。
夜深风雨来,阴气誇骄雄。
响剧百谷咽,静若一气融。
明发石路乾,清韵生寒松。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临高处,远眺佛塔的情景。开篇“危岫戴宝塔,亭亭起虚空”便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宝塔耸立于山巅,如同天上的宫阙一般,与尘世隔绝。紧接着,“金铎韵广乐,日夜锵天风”则通过金铃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这种声音似乎能与天风相呼应,显示了佛塔不仅是物质之物,更承载着精神的力量。
“气真逼云汉,兴逸追鸾鸿”中,“气真”指的是高洁、纯净的气息,而这种气息仿佛能够触碰到云层,与传说中的神仙(鸾鸿)相提并论,表明诗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嘉有三禅子,超旷栖禅宫”一句则具体指出了诗人所崇敬的对象——三位修行者,他们或许居住在深山中的禅宫之中。接着,“相追不惮远,幽致惟我同”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高僧的情感寄托,尽管距离遥远,但内心却感到与他们息息相关。
“兴尽归一默,人逐归云东”则是说当情绪耗尽之后,回到了一种宁静的状态,而世间的人们也都随着云雾的方向离去,这里暗含了对尘世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平轩架绝壑,上与绝顶通”描绘了一种登临之景,诗人似乎将目光投射到了更高远的地方,与天际相连。紧接着,“沧溟忽破碎,百川竞朝宗”则用了强烈的动态来形容山水的壮观,以及众多江河汇聚成一股洪流向着一个中心点(宗)汇聚,这种景象给人以无尽的力量感和生命力。
“斜阳无远近,山乱高低红”表达了在斜阳之下,山峦间没有了远近的界限,而是呈现出错综复杂、层次分明的景色,同时也染上了夕阳的红晕。
“四表倏明晦,变化安可穷”则指出了自然界日光的变幻莫测,以及这种变化无常给人带来的思考和哲思。
“夜深风雨来,阴气誇骄雄”描绘了一种夜晚风雨交加的情景,而这阴沉的天气却显得异常强悍。紧接着,“响剧百谷咽,静若一气融”则转而描写了在这样的声音中,万物似乎都归于寂静,一切纷扰都溶解在这一片宁静之中。
最后,“明发石路乾,清韵生寒松”则是对清晨景色的描绘,诗人通过“石路”的干涸和“寒松”的清新,传达出一种精神的清醒与物我两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