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王谢巷,讶不似乌衣,一襟红冷。
翩然淡素,鸦点夕阳难并。今夜月明露井。
恁寂寂、花阴不定。黄昏剪破春愁,十二珠帘无影。
香径。苔痕碧润。记扶上秋千,玉人娇俊。
瑶台归去,一路絮飞烟暝。休唤梨云梦稳。
道不妒、双栖谁信。肠断罨画楼西,日暮缟衣独凭。
旧王谢巷,讶不似乌衣,一襟红冷。
翩然淡素,鸦点夕阳难并。今夜月明露井。
恁寂寂、花阴不定。黄昏剪破春愁,十二珠帘无影。
香径。苔痕碧润。记扶上秋千,玉人娇俊。
瑶台归去,一路絮飞烟暝。休唤梨云梦稳。
道不妒、双栖谁信。肠断罨画楼西,日暮缟衣独凭。
这首《双双燕》是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江南春景图。
开篇“旧王谢巷,讶不似乌衣,一襟红冷”,以“旧王谢巷”起笔,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繁华不再的感慨。“讶不似乌衣,一襟红冷”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凄凉之感,红冷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春光已逝,生机不再的景象。
接着,“翩然淡素,鸦点夕阳难并”两句,通过“翩然淡素”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轻盈与素雅,而“鸦点夕阳难并”则以对比手法,突出了夕阳的黯淡与鸦点的零落,营造出一种落寞的氛围。
“今夜月明露井,恁寂寂、花阴不定”中,“月明露井”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凉,而“花阴不定”则暗示了春光易逝,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黄昏剪破春愁,十二珠帘无影”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黄昏时分,春愁被剪破,十二扇珠帘在风中摇曳,却无影可寻,这不仅是对春愁的直接抒发,也是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深刻感慨。
“香径。苔痕碧润。记扶上秋千,玉人娇俊”几句,通过回忆昔日的欢乐场景,如香径上的绿苔、秋千上的少女,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
“瑶台归去,一路絮飞烟暝”则以瑶台象征理想之地,归去之路,絮飞烟暝,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休唤梨云梦稳。道不妒、双栖谁信”中,“梨云梦稳”借用了梨花与白云的意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不妒、双栖谁信”则流露出对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理想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肠断罨画楼西,日暮缟衣独凭”以罨画楼西的日暮景色,以及独自凭栏的女子形象,收束全词,表达了深深的孤独与哀愁,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叹息。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而又不失美感的江南春景图,通过对历史变迁、时光流逝、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情感深沉而丰富。
逸塘用世人,五十居閒地。
岂无髀肉叹,自诡时未至。
时至当云何,奈此囊底智。
控弦虽不发,天下识猿臂。
世途无万全,欲取宜有弃。
以我之下驷,当彼之上驷。
一败而两胜,老算得深味。
中年惜精爽,勿使疲人事。
孙武诚难追,孰能比田忌?
微阴三月三,草生水初活。
相将趋水次,天影与波阔。
春水似胜秋,冰释未匝月。
水边虽无人,春气自发越。
畏庐商画稿,最取山一抹。
林间窣堵坡,势若涌木末。
嬉游甘适野,聊散冲冠发。
肉食者谋之,榱栋崩且折。
吾侪归何党,曷不乐今日。
昔桃花,孝义闻天家,今桃花,生子在吴家。
桃花子,母病踣不起,三子者,累累若悲啼。
有一子,衔食哺母母食之。
子始出,驰一去,复一来,眠母左右不一离。
吴老人,寿期颐,五叶孙,斑斓衣。
门前荆树不分枝,柱下并蒂生灵芝。
吴家孝慈及草木,况尔桃花为有知。
喔喔枭獍儿,泥涂我宫室,荡裂我四维,风俗日坏坏不支。
歌桃花,作家庆。吴家儿,当执政。桃花甡,化枭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