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鹿田》
《鹿田》全文
宋 / 于石   形式: 七言律诗

鹿田迥在翠微巅,乘兴来寻半日闲。

径入古松行落叶,目随飞鸟破寒烟。

钟声不隔东西寺,屐齿何辞上下山。

一见老僧如旧识,相留煮茗试岩泉。

(0)
注释
鹿田迥:鹿田寺位于高高的山巅。
翠微巅:青翠的山峰顶。
乘兴:兴致勃勃。
半日闲:半天的悠闲时光。
径入:沿着。
古松:古老的松树。
落叶:飘落的树叶。
寒烟:寒冷的雾气。
钟声:寺庙的钟声。
东西寺:东西两侧的寺庙。
屐齿:木屐的齿状部分。
上下山:上山下山。
老僧:年长的僧人。
旧识:似曾相识。
煮茗:煮茶。
岩泉:山中的泉水。
翻译
鹿田寺坐落在青翠山峰之巅,我乘兴而来寻找半天的清闲时光。
沿着小路走进古松林,落叶飘零,目光追随着飞翔的鸟儿穿透寒冷的雾气。
寺庙钟声穿越东西,我不怕山路崎岖,乐意攀登上下山间。
初次见到老僧仿佛旧识,他热情地邀请我煮茶品尝山间的泉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中景象,诗人于石以其独特的笔法将自然之美与禅意融为一体。

"鹿田迥在翠微巅,乘兴来寻半日闲。" 这两句开篇便展现了诗人的喜好,他选择了一个位于翠绿山巅的宽阔鹿田作为自己的栖息之地,而他到此处是为了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片刻的悠闲。

"径入古松行落叶,目随飞鸟破寒烟。" 诗人在这两句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将自己融入了大自然之中。古松、落叶和飞鸟都成为了诗人与自然对话的媒介,而“破寒烟”则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钟声不隔东西寺,屐齿何辞上下山。" 这两句通过钟声的描写,传达了时间流逝和心灵宁静的主题。而“屐齿何辞上下山”则表明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顺应与喜爱,无论是攀登还是下山,都是一种对自然力的顺从。

"一见老僧如旧识,相留煮茗试岩泉。" 最后两句中的“一见如旧识”体现了诗人与老僧之间的深厚情谊,而“相留煮茗试岩泉”则展现了一种禅意,通过品茶这一行为来感悟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真谛。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与自然合一的理想境界。

作者介绍
于石

于石
朝代:宋

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猜你喜欢

送杭州杜、戚、陈三掾罢官归乡

秋风摵摵鸣枯蓼,船阁荒村夜悄悄。

正当逐客断肠时,君独歌呼醉连晓。

老夫平生齐得丧,尚恋微官失轻矫。

君今憔悴归无食,五斗未可秋毫小。

君言失意能几时,月啖虾蟆行复皎。

杀人无验中不快,此恨终身恐难了。

徇时所得无几何,随手已遭忧患绕。

期君正似种宿麦,忍饥待食明年麨。

(0)

环谷初夏

荷钱新绿点池塘,竹枕方床午梦长。

山鸟数声帘影寂,松窗风递煮茶香。

(0)

蜑户

天公分付水生涯,从小教它踏浪花。

煮蟹当粮那识米,缉蕉为布不须纱。

夜来春涨吞沙觜,急遣儿童斸荻芽。

自笑平生老行路,银山堆里正浮家。

(0)

晓行东园

霜后前林一向疏,丹枫落尽况黄梧。

犯寒侵早看残菊,怕热平生不拥炉。

老眼读书长作睡,病身得酒忽全苏。

好诗排闼来寻我,一字何曾撚白须。

(0)

洞仙歌·其一

腊残寒峭,渐近新正际。喜溢门阑霭佳气。

遇昌辰,符吉梦,岳渎呈祥瑞。知是天诞人间奇瑞。

文章推晁董,学擅卿云,高揭声猷缙绅里。

上瀛洲册府,师表宗藩,华要地,俱是宸衷注意。

又何止看看便持荷,更寿为崆峒,广成同岁。

(0)

送史唐英二首·其二

阴崖陨天末,朝日上团团。

稍觉岷峨近,绝知湖海宽。

舜门元自辟,蜀道未应难。

富贵风花耳,相看在岁寒。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