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田迥在翠微巅,乘兴来寻半日闲。
径入古松行落叶,目随飞鸟破寒烟。
钟声不隔东西寺,屐齿何辞上下山。
一见老僧如旧识,相留煮茗试岩泉。
鹿田迥在翠微巅,乘兴来寻半日闲。
径入古松行落叶,目随飞鸟破寒烟。
钟声不隔东西寺,屐齿何辞上下山。
一见老僧如旧识,相留煮茗试岩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中景象,诗人于石以其独特的笔法将自然之美与禅意融为一体。
"鹿田迥在翠微巅,乘兴来寻半日闲。" 这两句开篇便展现了诗人的喜好,他选择了一个位于翠绿山巅的宽阔鹿田作为自己的栖息之地,而他到此处是为了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片刻的悠闲。
"径入古松行落叶,目随飞鸟破寒烟。" 诗人在这两句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将自己融入了大自然之中。古松、落叶和飞鸟都成为了诗人与自然对话的媒介,而“破寒烟”则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钟声不隔东西寺,屐齿何辞上下山。" 这两句通过钟声的描写,传达了时间流逝和心灵宁静的主题。而“屐齿何辞上下山”则表明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顺应与喜爱,无论是攀登还是下山,都是一种对自然力的顺从。
"一见老僧如旧识,相留煮茗试岩泉。" 最后两句中的“一见如旧识”体现了诗人与老僧之间的深厚情谊,而“相留煮茗试岩泉”则展现了一种禅意,通过品茶这一行为来感悟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真谛。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与自然合一的理想境界。
秋风摵摵鸣枯蓼,船阁荒村夜悄悄。
正当逐客断肠时,君独歌呼醉连晓。
老夫平生齐得丧,尚恋微官失轻矫。
君今憔悴归无食,五斗未可秋毫小。
君言失意能几时,月啖虾蟆行复皎。
杀人无验中不快,此恨终身恐难了。
徇时所得无几何,随手已遭忧患绕。
期君正似种宿麦,忍饥待食明年麨。
荷钱新绿点池塘,竹枕方床午梦长。
山鸟数声帘影寂,松窗风递煮茶香。
霜后前林一向疏,丹枫落尽况黄梧。
犯寒侵早看残菊,怕热平生不拥炉。
老眼读书长作睡,病身得酒忽全苏。
好诗排闼来寻我,一字何曾撚白须。
腊残寒峭,渐近新正际。喜溢门阑霭佳气。
遇昌辰,符吉梦,岳渎呈祥瑞。知是天诞人间奇瑞。
文章推晁董,学擅卿云,高揭声猷缙绅里。
上瀛洲册府,师表宗藩,华要地,俱是宸衷注意。
又何止看看便持荷,更寿为崆峒,广成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