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后前林一向疏,丹枫落尽况黄梧。
犯寒侵早看残菊,怕热平生不拥炉。
老眼读书长作睡,病身得酒忽全苏。
好诗排闼来寻我,一字何曾撚白须。
霜后前林一向疏,丹枫落尽况黄梧。
犯寒侵早看残菊,怕热平生不拥炉。
老眼读书长作睡,病身得酒忽全苏。
好诗排闼来寻我,一字何曾撚白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深秋季节早晨漫步于东园时的心境和所见。开篇“霜后前林一向疏,丹枫落尽况黄梧”两句,通过对树木的观察,展现了秋天的萧瑟景象。霜冻之后,林间变得稀疏,而红枫叶落尽,只剩下凋零的黄梧(可能指黄色的梧桐叶或其他树叶),形象地描绘出季节更迭中自然界的衰败。
接着,“犯寒侵早看残菊,怕热平生不拥炉”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季节转换的感受。秋天渐冷,诗人早早起来赏析那些尚存的菊花,而在炎热的夏日里,他却习惯于远离火炉,未曾享受过它的温暖。这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折射出诗人的生活情趣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
“老眼读书长作睡,病身得酒忽全苏”两句,显示了诗人年事已高,对读书虽有热情,但视力不再,常常在阅读中打盹儿。同时,当身体感到疲惫时,一杯酒却能让他暂时恢复精神,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出了老年生活的乐趣与艰辛。
最后,“好诗排闼来寻我,一字何曾撚白须”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好诗的喜爱和渴望。好诗如同朋友,能够穿越时空来到他的身边。而他在写作中从未让自己的胡须(即“白须”)因琐事而显得凌乱不堪,这既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态度的自信,也是在表达一种精神上的宁静与专注。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一个老年文人的生活状态和艺术追求。
晚云粘湿。正吴峰惨澹,雨迷烟接。
早陡顿、秋事分携,甚连苑暮墙,菊荒苔匝。
空阔愁乡,更天外、怨鸿声黠。
怕吟肩易瘦,料理篝衣,细认香折。银缸半明半灭。
念花营柳阵,何日消歇。
可是□、凝黯兰成,为情润才松,丽赋多惬。
洛浦溟濛,漫伫想、明珰钩袜。
告梧桐、夜深略住,梦时一霎。
知君久,勘破利名关。未老得先闲。
今年最喜吟身健,生朝更觉酒肠宽。
且随宜,将秫种,买花看。门外吏、催科无一迹。
窗下客、谈诗常经日。儿玉树,弟金兰。
华堂举案齐眉乐,锦天歌客笑声欢。
问何如,福东海,寿南山。
苴茅动龚胜,屠昼恐王蠋。
二君夭天年,千载叹莫赎。
今代史伯存,危行光往躅。
繄昔开禧年,狂童叛吾蜀。
非招讵肯往,全身不受辱。
平林萃群鸮,高飞独黄鹄。
屹如中流柱,烱若昆山玉。
元气赖以存,馀风厉颓俗。
平生慕庞公,以安贻嗣续。
岂为万钟加,居然一丘足。
晚山云自归,春风草还绿。
代谢纷吾前,灵台独无欲。
一从身落南,先庐蜀江曲。
中间乱离瘼,几人惠文触。
烂额皆论功,考槃终不告。
临风一长谣,白驹在空谷。
老兼贫病怯离群,细雨邮亭晓送君。
俗韵有谁歌白雪,高标真合致青云。
官居尽日勤篇翰,相业平时饱见闻。
早晚薰风生茂苑,肯来樽酒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