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感·其五》
《秋感·其五》全文
清 / 朱景英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劳歌亦性灵,三复春草句。

半生走尘坱,荃乃知其故。

食饱不知饥,丝染忽失素。

所欣松菊存,烂熳得真趣。

(0)
鉴赏

这首诗《秋感(其五)》由清代诗人朱景英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首句“劳歌亦性灵”,开篇即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劳作中的情感体验。劳歌,即在劳作中哼唱的歌曲,这里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流露。接下来的“三复春草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深深怀念与感慨,春草的生长与复苏,仿佛是自然界生命力的象征,也映射出诗人对生命活力的向往。

“半生走尘坱,荃乃知其故”两句,以“半生走尘坱”描绘了诗人一生的奔波劳碌,尘坱在这里指的是尘世,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艰辛与忙碌。而“荃乃知其故”则暗示了诗人通过生活经历,逐渐理解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这里的“荃”可能是指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知识或智慧,意味着诗人通过生活中的种种经历,获得了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

“食饱不知饥,丝染忽失素”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物质满足与精神追求的不同态度。食饱之后,人往往不再感到饥饿,这象征着物质上的满足;然而,当丝线被染色后,原本的颜色(素)却失去了,这寓意着精神世界的纯净与真实可能会因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保持内心纯净、不被世俗所染的渴望。

最后,“所欣松菊存,烂熳得真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松菊,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乐趣,表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求。

作者介绍

朱景英
朝代:清   字:幼芝   籍贯:湖南武陵

一字梅冶,晚号研北翁。乾隆十五年解元。历任宁德知县,台湾鹿耳门同知,北路理番同知。工汉隶。尝纂修《沅州府志》。有《海东日札》、《畬经堂集》、《研北诗馀》
猜你喜欢

石井

酌泉石井喜无涯,喜与贪泉隔岭西。

况有中秋明夜月,轻舟同载下浯溪。

(0)

重建神秀楼追和忠定公韵

维兹城南楼,废兴端有时。

昔我忠定公,楼成旋西归。

拜厅惭匪肖,易麾繇好溪。

循环六十载,乌兔惊梭飞。

吁嗟古雉堞,巨浸堕藩篱。

陶甓既还旧,更创如有期。

岁事喜中稔,度材授工师。

非敢侈轮奂,聊尔遵先规。

江山展图画,栏槛倚晴晖。

肯堂久在念,今我身则夷。

辽鹤去不返,遗墨犹淋漓。

一时剩篇咏,皆表而出之。

登眺惟畴昔,未觉此举非。

落成灯火夜,万点天星移。

潮生月在浦,酒阑风满衣。

幸继前人躅,敬和前人词。

斯楼傥不朽,庶慰蒸湘悲。

(0)

秋夜玩月

几度停杯发浩歌,月华偏照别离多。

床头剩有樽酒绿,醉饮鲸飞沧海波。

(0)

眼儿媚.霜夜对月

一钩新月照西楼。清夜思悠悠。

那堪更被,征鸿嘹唳,绊惹离愁。

倚栏不语情如醉,都总寄眉头。

从前只为,惜他伶俐,举措风流。

(0)

好事近.秋晚

淅淅蓼花风,怪道晓来凄恻。

翻见密云抛雨,动一山秋色。

从前多感为伤时,无处顿然寂。

个事已寒前约,只晚阴凝碧。

(0)

香径分韵得江字

一亭寒碧中,四面空无窗。

种荷未有花,清意已满腔。

小坐梅树下,我亦青油幢。

晚来蝉声歇,静境热自降。

清风与明月,造物无对桩。

闲者恣吟取,如瓢分大江。

欲归尚未肯,雨湿烟钟撞。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