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暑淹南国,季秋如长夏。
炎凉乱平分,天地错常化。
短日回朱光,六龙顿其驾。
暵似山泽焚,惮我如不暇。
反思岁聿暮,却顾旦辄夜。
宁忍窥昆虫,干时事矜诧。
蒸暑淹南国,季秋如长夏。
炎凉乱平分,天地错常化。
短日回朱光,六龙顿其驾。
暵似山泽焚,惮我如不暇。
反思岁聿暮,却顾旦辄夜。
宁忍窥昆虫,干时事矜诧。
这首诗《秋热》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描绘了南方夏季持续至秋季的异常炎热景象。诗中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
首句“蒸暑淹南国”,开篇即点明了南方夏季的酷热,如同热气蒸腾般笼罩着整个国家。接着,“季秋如长夏”一句,对比鲜明地指出即使到了秋季,炎热依旧如同盛夏一般,令人难以忍受。
“炎凉乱平分,天地错常化”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季节界限的模糊,炎与凉、天与地之间的正常秩序似乎被扰乱,暗示了自然界的异常状态。随后,“短日回朱光,六龙顿其驾”运用神话色彩,将太阳比作驾驭六龙的天帝,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在天空中的快速移动,仿佛时间被压缩,白昼变得短暂。
“暵似山泽焚,惮我如不暇”则通过山泽焚烧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干旱的严重程度,以及这种极端天气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和紧迫感。“反思岁聿暮,却顾旦辄夜”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回顾,时间仿佛在日夜之间迅速交替。
最后,“宁忍窥昆虫,干时事矜诧”一句,诗人以昆虫为喻,表达了对自然界异常现象的关注与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类自身行为可能引发环境变化的反思。整首诗通过对秋热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越客上荆舠,秋风忆把螯。
故烦分巨跪,持用佐清糟。
饮量宽沧海,诗锋捷孟劳。
甘餐饱觞咏,馀事付钧陶。
移柳当门何啻五,穿松作径适成三。
临流遇兴还能赋,自比渊明或未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