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息宇宙中,濩落将告谁?
胡我伧不才,亦于声名悲。
困心有坚埆,应事无适宜。
安得白木镵,尽斸烟荆枝。
三苏如天骝,雅步古所希。
制人不能强,愿弃寸梃持。
独立泰华高,绕足万象卑。
似有解愠风,吹动夫容衣。
食息宇宙中,濩落将告谁?
胡我伧不才,亦于声名悲。
困心有坚埆,应事无适宜。
安得白木镵,尽斸烟荆枝。
三苏如天骝,雅步古所希。
制人不能强,愿弃寸梃持。
独立泰华高,绕足万象卑。
似有解愠风,吹动夫容衣。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创作的《答编修师见示诗二章(其二)》。诗人以宇宙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在声名上的悲叹与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
首句“食息宇宙中,濩落将告谁?”诗人自问,在浩瀚的宇宙中生活,面对困境,向谁诉说心中的苦楚。接着,“胡我伧不才,亦于声名悲。”诗人感叹自己的平凡与不才,即使在名声上也感到悲哀。这种自我贬低与哀叹,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困心有坚埆,应事无适宜。”诗人描述自己在困境中的坚持与应对事物时的无力感,表现了在复杂社会中寻求适应之道的艰难。接下来,“安得白木镵,尽斸烟荆枝。”诗人渴望有一把白木斧,清除掉阻碍自己前进的烟雾与荆棘,表达了对摆脱困境、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
“三苏如天骝,雅步古所希。”这里以“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的才华与成就作比,赞美他们如同天马般卓越,他们的步伐是古代所罕见的。这既是对前人的敬仰,也是对自己未能达到如此高度的自省。
“制人不能强,愿弃寸梃持。”诗人表示自己无法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行动,表达了对社会规则与个人意志之间冲突的思考。他希望放弃手中的小棍棒,意味着愿意放下对抗,寻求和谐共处。
“独立泰华高,绕足万象卑。”诗人想象自己站在巍峨的泰山之巅,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渺小。这不仅是一种物理空间上的对比,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超越,象征着从宏观视角审视世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宽广。
“似有解愠风,吹动夫容衣。”最后,诗人似乎感受到了一种能化解烦恼的和煦之风,它吹拂着人们的衣裳,带来心灵的慰藉与解脱。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美好描绘,也是对内心深处渴望得到理解与支持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中书已罢张九龄,太守不识颜真卿。
黄虬跳梁虫狐死,仓皇蜀栈青螺行。
白衣父老前迎跸,羽骑林端出复没。
宫人憔悴下雕鞍,手摘园瓜供帝渴。
更无羯鼓打梁州,铃语郎当听未休。
剑门直上一千里,风尘澒洞天颜愁。
后队观者忽如堵,锦袍年少腰玉琥。
元礼力士非其俦,疑是王孙英且武。
咄哉王孙儋耳龙,奉天之辱将毋同。
凉州城头闻打鼓,凉州城北尽胡虏。
羽书昨夜到西京,胡兵已犯凉州城。
凉州兵气若云黑,百万人家皆已没。
汉军西出笛声哀,胡骑闻之去复来。
年年此地成边土,竟与胡人相间处。
胡人有妇能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调胡琴,按胡谱。
夫婿从军半生死,美人踏筵尚歌舞。
君不见古来边头多战伤,生男岂如生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