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张树梓待成器,方朔种桃因著花。
古人既信十年计,野老今知五柳家。
幽鸟鸣春能信宿,翠阴向暑会交加。
甘棠不忘角弓赋,与子相好情无涯。
寿张树梓待成器,方朔种桃因著花。
古人既信十年计,野老今知五柳家。
幽鸟鸣春能信宿,翠阴向暑会交加。
甘棠不忘角弓赋,与子相好情无涯。
这首诗描绘了对树木成长的期待与赞美,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首句“寿张树梓待成器”,以“寿张”借指地方,“树梓”象征树木,表达对树木成长的期待,期待它们成为有用的材料。接着“方朔种桃因著花”,通过典故比喻,说明种植桃树是为了欣赏其花开之美,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美的追求。
“古人既信十年计,野老今知五柳家”,这两句将时间概念与生活哲学结合,古人相信十年树木,而今人则在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体现了对传统智慧和自然生活的向往。
“幽鸟鸣春能信宿,翠阴向暑会交加”,描绘了春天鸟儿的欢鸣和夏日绿荫的浓密,展现了四季更迭中的自然美景,同时也暗示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甘棠不忘角弓赋,与子相好情无涯”,最后两句以“甘棠”(即棠梨树)和“角弓赋”(《诗经》中关于棠梨树的诗句)为引,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同时“与子相好情无涯”直接抒发了深厚的人际情感,强调了友谊的深远和不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树木生长、自然景观和人际关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生活哲理和深厚友情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山下有林处,村墟各耕牧。
山上有林处,中皆道释屋。
维林衣被山,上下同一绿。
其树十九松,亦有笼葱竹。
枫林或间见,馀者灵草木。
松大皆合围,百万聚龙族。
命之曰树海,绿涛时起伏。
云来变绿色,日入红骤缩。
人行若鱼游,鸟兽成水畜。
有时云布海,树海为所覆。
上下同一云,浩浩无平陆。
峰峦覆不尽,洲岛联或独。
高松偶閒出,森若帆樯矗。
云动天地浮,云静天地肃。
云海有收时,树海观乃复。
徜徉两海间,怪伟娱心目。
振华楼头看今月,今月冰人销侠骨。
令人却忆古月光,恨我生不逢羲皇。
君胡怀今不怀古,锻月入诗寄阏父。
阏父落拓今诗颠,将诗诉月愁南天。
南天入秦始受吏,秦月曾照龙川尉。
却怜今月无古光,独倚楼栏看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