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握常开北海尊,三吴士女昔沾恩。
探骊艺苑传仙笔,化鹤桑田忆梦痕。
汲古曾稽中垒传,学诗欲叩鲁班门。
前人牙慧休重拾,手泽长真十卷存。
吐握常开北海尊,三吴士女昔沾恩。
探骊艺苑传仙笔,化鹤桑田忆梦痕。
汲古曾稽中垒传,学诗欲叩鲁班门。
前人牙慧休重拾,手泽长真十卷存。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元默对樊樊山先生赐题其作品的答谢之作。诗人以"吐握常开北海尊"起句,形象地描绘了樊山先生的博学与慷慨,犹如北海之尊常开,惠泽三吴之地的文人士女。接着,他称赞对方在艺术上的高超技艺,如同仙人之笔,探索骊龙颔下珠,留下深远影响。
"化鹤桑田忆梦痕"一句,借典故表达对樊山先生艺术成就的记忆,仿佛桑田沧海般的变化中,仍能追寻到他的艺术梦境和痕迹。诗人提到自己向樊山先生学习诗歌,表达了敬仰之情,并表示要像鲁班那样精益求精,追求诗艺的极致。
最后两句,诗人告诫自己和后人,不必过分追求前人的巧妙之处("前人牙慧"),而应珍视并传承樊山先生的真实才情,他的手泽(即遗作)如十卷真迹,长久留存,值得我们去研习和敬仰。整首诗情感真挚,对前辈的敬仰和自我鞭策交织其中,体现了良好的文人风范。
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
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
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
弦歌试宰日,城阙赏心违。
北谢苍龙去,南随黄鹄飞。
夏云海中出,吴山江上微。
氓谣岂云远,从此庆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