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旅居即事·其三》
《旅居即事·其三》全文
明 / 谢元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徘徊孤剑负墙阴,约略残书说昔今。

尚友必如李白辈,能狂即入孔融林。

了花鲐石幽人侣,酒坐琴言子夜心。

地下附书问正则,离骚屈指几知音。

(0)
鉴赏

这首诗《旅居即事(其三)》由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与思考。

首联“徘徊孤剑负墙阴,约略残书说昔今”,诗人以“孤剑”和“残书”为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氛围。孤剑象征着诗人的自我,负于墙阴,暗示着他在旅途中寻找着心灵的归宿;而“约略残书”则代表了他对过往历史和文化的追忆与思考,通过书籍的残缺,也隐喻了知识的碎片化和个人记忆的不完整。

颔联“尚友必如李白辈,能狂即入孔融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他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够像李白那样豪放不羁,同时也能像孔融一样有学问、有见识。这里,李白代表了浪漫与自由,孔融则象征着学识与智慧,两者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完美友谊的追求。

颈联“了花鲐石幽人侣,酒坐琴言子夜心”,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了花鲐石”这一意象,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在花前石后静思的幽人,暗示了他在旅途中寻求内心平静的状态。而“酒坐琴言”则描绘了一幅夜晚饮酒谈琴的画面,表现了诗人与知己畅谈心声的情景,体现了友情的温暖与心灵的慰藉。

尾联“地下附书问正则,离骚屈指几知音”,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他想象自己在地下的某个角落,给屈原这样的伟大诗人写信,询问他们是否能找到知音。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屈原等古代诗人的深刻理解和共鸣,也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渴望找到知音的心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旅居生活中的孤独、思考、向往与期待,以及对友情和古代文化大师的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

谢元汴
朝代:明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以赠崔子钟和之以五诗于是阳明子作八咏以答之·其八

忆与美人别,惠我云锦裳。

锦裳不足贵,遗我冰雪肠。

寸肠亦何遗,誓言终不渝。

珍重美人意,深秋以为期。

(0)

以女贞酒寄高存之口占

试酌女贞酒,春风生缊袍。

光真浮琥珀,功或胜蒲萄。

聊以分同好,非徒餍老饕。

五加君酿美,芳韵定应高。

(0)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十九

为构华居竭智钱,此身许住几多年。

儿孙奉祝于斯否,从古雕梁不久延。

(0)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十八

适口滋甘是处生,酸咸得诀有馀清。

何须越国求珍错,狗欲伤身长嗜萌。

(0)

怜愚诗四十二首·其四

气散魂游骨已枯,荒坟速朽返虚无。

活人不去寻生计,只望堪舆指穴图。

(0)

闻笛

风入梧桐山月明,卧听邻笛转凄清。

未传黄鹤楼中曲,却得羌儿塞上声。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