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复上山,山势凌云空。
有石圆且平,疑是□□功。
清浅绕细泉,阴森倚长松。
羃羃生青苔,亭亭对远峰。
朝来暮未归,爱□□□□。
下山复上山,山势凌云空。
有石圆且平,疑是□□功。
清浅绕细泉,阴森倚长松。
羃羃生青苔,亭亭对远峰。
朝来暮未归,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景象。诗人先以“下山复上山”开篇,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反复探访与深入欣赏。接着,“山势凌云空”一句,勾勒出山峰高耸、直达云霄的壮丽画面。
“有石圆且平,疑是□□功”两句中,诗人发现了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表面光滑如同工匠雕琢一般,这种自然之美让人怀疑是否有人为的精心打磨,但又留下了空白待填,以增强读者的想象空间。
接下来的“清浅绕细泉”、“阴森倚长松”两句,描写了山间清澈的小溪与参天古木交织出的宁静氛围。水流轻柔,溪边植物繁茂;树木郁郁苍苍,投下深深的阴影。
“羃羃生青苔”一句,用了拟声词“羃羃”,形容青苔在岩石间蔓延生长的声音与情景,生动传神。“亭亭对远峰”则是诗人面对远处的山峰,心中充满敬畏之感。
最后,“朝来暮未归,爱□□□□”表达了诗人沉浸于大自然中的喜悦,对美好景致难以割舍。这里同样留下了空白,以强调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迷恋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石、溪流、植物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神秘色彩的山间风光,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无尽的热爱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