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来到极西州,城下羌山隔水流。
不见耕桑见烽火,原封丞相富人侯。
宣恩来到极西州,城下羌山隔水流。
不见耕桑见烽火,原封丞相富人侯。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留题麟州》。诗中描绘了边疆之地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与现实关怀。
首句“宣恩来到极西州”,开篇即点明地点,以“宣恩”这一使者形象引入,暗示着朝廷对边疆的重视与关注。“极西州”则强调了麟州地理位置的偏远与独特。次句“城下羌山隔水流”,通过“羌山”与“流水”的自然景观,进一步渲染了边地的辽阔与险峻,同时“隔”字也暗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挑战。
“不见耕桑见烽火”一句,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观转向社会现实。烽火象征战争与动荡,与前文的“耕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边疆地区因战乱而失去和平与安宁的现状。最后,“原封丞相富人侯”一句,以“原封”二字强调了官职与财富的原始状态,似乎在感慨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仍有权贵阶层的存在,他们或许并未真正体恤民情,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权力与财富之中。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表达了对边疆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与忧虑,以及对统治者应负起责任、关注民生的期待。
荒城亘数里,形势自森布。
秋草碧参差,闲云莽回互。
停车陟其巅,披榛得徐步。
白日忽西驰,乾坤入薄暮。
行潦接洪流,归人喧野渡。
远村蚤稷收,近岸寒鸦聚。
纵览感孤怀,含凄倚独树。
往者全盛日,兹城称虎踞。
城中十万家,歌舞不知数。
狂寇来纵横,蹂躏失险固。
磷火照郊原,通衢走狐兔。
遗镞樵夫拾,废堡山僧住。
回头市井闲,人烟已非故。
凄凉二十年,小康犹未赋。
暂此息鼓鼙,遥天看飞鹜。
銮舆晓出传宫漏,万乘春蒐控玉鞭。
十二羽林雕辇后,三千犀甲幔城前。
招摇色映长堤直,华盖香凝禁树妍。
脱臂饥鹰霜距疾,嘶风彀骑雪花拳。
龙鳞乍晃云霄上,虎旅同趋日月边。
褒鄂宗臣张左纛,薛岐帝胄领中权。
衔枚受律连营肃,射柳分弓七札穿。
觱篥声中看队列,铙歌曲里促觞传。
丁宁诸将投戈日,长忆先皇讲武年。
驷介踏云还紫禁,六飞扶日下青天。
威驰塞北名王垒,风靖滇南涨海烟。
指顾销兵资庙略,两阶舞罢谱虞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