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谁遣月溪浔,我屋居然又我岑。
岂有一人如子到,可无半榻此云深。
眼中豪杰谁徐孺,天下人家几卧林。
每夜小趺明月坐,传衣或此是传心。
春风谁遣月溪浔,我屋居然又我岑。
岂有一人如子到,可无半榻此云深。
眼中豪杰谁徐孺,天下人家几卧林。
每夜小趺明月坐,传衣或此是传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沉醉与感悟。首句“春风谁遣月溪浔”,诗人似乎在询问,是谁派遣了春风,让它吹拂过月下的溪边,营造出如此宁静而美丽的景象?接着,“我屋居然又我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居所的自豪感,仿佛他的小屋也成为了这美丽景色的一部分。
“岂有一人如子到,可无半榻此云深”两句,诗人感叹,难道没有一个人能像他一样来到这里,享受这份宁静与深邃?这里的“半榻”可能象征着简朴的生活,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眼中豪杰谁徐孺,天下人家几卧林”则将目光转向了历史人物和更广阔的天地,提到像徐孺这样的豪杰,以及天下有多少人家能像他们一样,选择与自然为伴,过着隐逸的生活。这里既有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也有对当今社会中能保持自然本色之人的向往。
最后,“每夜小趺明月坐,传衣或此是传心”表达了诗人每天夜晚都与明月相伴,静静地坐着,或许在这样的时刻,他通过传递衣物的方式,传达了心灵深处的感悟与智慧。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天上飞鸟,问谁遣、东生西没。
明镜里、朝为青鬓,暮为华发。
弱水蓬莱三万里,梦魂不到金银阙。
更几人、能有谢家山,飞仙骨。
山鸟,林花发。
玉杯冷,秋云滑。
彭殇共一醉,不争毫末。
鞭石何年沧海过,三山只是尊中物。
暂放教、老子据胡床,邀明月。
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
从渠里社浮沈,枉笑人间儿女。
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
天地一飞鸿,渺翩何许。
*旅。
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
几许虚名,误却东家鸡黍。
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驴漫与行人语。
诗句欲成时,满西山风雨。
形神自相语,咄诺汝来前。
天公生汝何意,宁独有畸偏。
万事粗疏潦倒,半世栖迟零落,甘受众人怜。
许汜卧床下,赵壹倚门边。
五车书,都不博,一囊钱。
长安自古歧路,难似上青天。
鸡黍年年乡社,桃李家家春酒,平地有神仙。
归去不归去,鼻孔欲谁穿。
河山亭上酒如川。
玉堂仙。
重留连。
犹恨春风,桃李负芳年。
长记莺啼花落处,歌扇後,舞衫前。
旧游风月梦相牵。
路三千。
去无缘。
灭没飞鸿,一线入秋烟。
白发故人今健否,西北望,一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