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邮亭夕照天,独凭离绪问蓍圆。
故人此去无多地,何事销魂重黯然。
下马邮亭夕照天,独凭离绪问蓍圆。
故人此去无多地,何事销魂重黯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抃所作的《和前人见寄(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邮亭中,夕阳西下之际,面对离别之情,内心充满了忧伤与不舍。通过“下马邮亭夕照天”这一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沉重与无奈。
“独凭离绪问蓍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即将远行的故人,心中满是离愁别绪,不禁向占卜的蓍草询问命运,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离别之痛的深深忧虑。
“故人此去无多地”,虽然故人离去的距离并不遥远,但诗人的内心却因离别而感到无比的哀伤。这句诗揭示了距离虽短,情感却深,离别之痛难以言表的主题。
“何事销魂重黯然”,为什么离别会让人如此心碎,以至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刻感受,以及对故人离去后内心空虚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离别之痛的复杂情感,以及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忧虑。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离别时刻的哀愁与不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臣。
新诗遗鹤指真经,对此仙标讵敢轻。
万里华亭思去伴,千年辽海识归程。
鸡群与处曾非辱,鹏路将翔孰谓荣。
独爱九皋嘹唳好,声声天地谓之清。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护。
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不齐,混则知处。
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
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
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形相睹。
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
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
终不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
迭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
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途,挟带挟路。
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
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
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
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
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
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
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
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
以有惊异,黧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
箭锋相值,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女起舞。
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
不顺不孝,不奉不辅。潜行密用,如愚如鲁。
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宝镜三昧歌》【唐·良价】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护。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不齐,混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形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不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迭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途,挟带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黧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值,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女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不孝,不奉不辅。潜行密用,如愚如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https://shici.929r.com/shici/ja2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