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汉铙歌十八曲,存十一章·其七芳树》
《拟汉铙歌十八曲,存十一章·其七芳树》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乐府曲辞

维荃云荪,莫或佩斯。为君子所期,孰忮而疑?

静言庸违,不衷其衣。赭马日瘦,黔驴日肥。

入不我恤,出不我谅。路有四歧,趾欲谁向?

朔风条萧,冰山天高。哭必掩涕,积思用劳。

(0)
鉴赏

这首诗《拟汉铙歌十八曲,存十一章(其七)芳树》由清代诗人姚燮创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忧虑。

首句“维荃云荪,莫或佩斯”,以“荃”、“云”、“荪”三种香草比喻君子之德,表达对君子美德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世人未能真正理解和推崇这些美德的遗憾。接着,“为君子所期,孰忮而疑?”进一步强调了君子的期待与世人的猜疑之间的矛盾,反映了社会中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对立与不公。

“静言庸违,不衷其衣”,诗人通过描述君子的言行与世俗的背离,表达了对君子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赞扬。随后,“赭马日瘦,黔驴日肥”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社会中正直者日渐消瘦、邪恶者日益膨胀的景象,揭示了社会道德沦丧的现状。

“入不我恤,出不我谅”,指出君子在社会中的孤立无援,表达了对君子遭遇的同情与无奈。接下来,“路有四歧,趾欲谁向?”则以道路岔口的比喻,象征着人生选择的艰难与迷茫,暗示了君子在复杂社会中的困境。

“朔风条萧,冰山天高”描绘了严酷的自然景象,象征着社会环境的恶劣与挑战,同时也寓示着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孤独。“哭必掩涕,积思用劳”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哀叹与对理想追求的不懈努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君子形象的塑造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道德沦丧、社会不公的深刻忧虑,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履道居三首·其二

东里素帷犹未彻,南邻丹旐又新悬。

衡门蜗舍自惭愧,收得身来已五年。

(0)

荅杨使君登楼见忆

忠万楼中南北望,南州烟水北州云。

两州何事偏相忆,各是笼禽作使君。

(0)

深上人见访忆李端

雁稀秋色尽,落日对寒山。

避事多称疾,留僧独闭关。

心归尘俗外,道胜有无间。

仍忆东林友,相期久不还。

(0)

和卢校书文若早入使院书事

解带独裴回,秋风如水来。

轩墀湿繁露,琴几拂轻埃。

晨鸟犹在叶,夕虫馀囗苔。

苍然发高兴,相仰坐难陪。

(0)

歌者十二首·其十一

绕壁依稀认写真,更须粉绘饰羸身。

凄凉不道身无寿,九日还无旧会人。

(0)

歌者十二首·其四

不似新声唱亦新,旋调玉管旋生春。

愁肠隔断珠帘外,只为今宵共听人。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