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润过南橘,香甘胜北梨。
晴窗见图画,重和宋人诗。
红润过南橘,香甘胜北梨。
晴窗见图画,重和宋人诗。
这首诗《林擒》是明代诗人张宁所作,通过对林檎(即苹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
“红润过南橘”,诗人以“红润”形容林檎的色泽,将它与南方的橘子相比,强调了林檎颜色的鲜艳与光泽,暗示其不同于橘子的独特魅力。
“香甘胜北梨”,通过“香甘”二字,突出了林檎的香气与甜味,将其与北方的梨相比较,表明林檎不仅在口感上更胜一筹,其香气也更为浓郁,给人以更加愉悦的享受。
“晴窗见图画”,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晴朗的窗户比作一幅画,生动地描绘了在明亮的阳光下,诗人透过窗户看到的林檎树的美丽景象,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重和宋人诗”,“重和”意味着诗人是在借鉴或模仿宋代诗人的风格进行创作,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学传统的尊重与致敬,同时也体现了他在现代语境中对古典美学的继承与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林檎的美丽与诱人之处,同时融入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审美情趣,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烟日蔫云乍暑天,倦投山寺借床眠。
清凉世界谁曾到,却在红尘紫陌边。
花飞十不啻五六,青子团枝失红簇。
江南桃李总成阴,不论少城与韦曲。
酴醾珍重不浪开,晚堆绿云点冰玉。
体薰山麝非一脐,水洗银河费千斛。
滴成小蓓密于糁,乱走长条柔可束。
醉眸须及月下来,破鼻细从风处触。
先生未必被花恼,偶与门人暮春浴。
为怜压架十万枝,小立傍边领新馥。
剩拚妙语宠琼蕤,更掇清英酿酃渌。
先生何得便杜门,霜鬓犹烦玉堂宿。
泊舟番君湖,风雨至夜半。
求济敢自必,苟安固所愿。
孤愁知无益,暂忍复永叹。
夜久忽自睡,倦极不知旦。
舟人呼我起,顺风不容缓。
半篙已湖心,一叶恰镜面。
仰见云衣开,侧视帆腹满。
天如琉璃钟,下覆水晶碗。
波光金汁泻,日影银柱贯。
康山杯中蛭,庐阜帆前幔。
豁然地无蒂,渺若海不岸。
是身若虚空,御气游汗漫。
初忧触危涛,不意拾奇观。
近岁六暄凉,此水三往返。
未涉每不宁,既济辄复玩。
游倦当自归,非为猿鹤怨。
溪水留我住,溪月愁我归。
望后月更佳,昨宵未为奇。
大都月色好,一岁能几时。
人散长是早,月来长是迟。
初出如大瓮,才露金半规。
不知独何急,下如有人推。
忽然脱岭尖,行空安不危。
似爱溪水净,下浴青琉璃。
明珠径馀尺,沈在千顷陂。
我欲刺双手,就溪取团晖。
白小忽乱跳,碎作万金徽。
须臾波痕定,化为水银池。
夜久看未足,风露欺病肌。
我能尚小留,瘦藤歌式微。
一笑顾群从,来夕肯集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