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卢思敏归天台》
《送卢思敏归天台》全文
元 / 贡性之   形式: 古风

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神仙之徒往往窟宅乎其间。

我尝探奇恣玄览,直上绝壁穷跻攀。

松风流水声瑟瑟,桃花玉洞春漫漫。

曾逢两仙人,对弈犹未残。

㲯毵白发长被耳,千二百岁如童颜。

手携绿玉杖,剑佩黄金环。

见我拂衣起,念我行路难。

问我何从来,延我启重关。

授我长生诀,饵我金霞丹。

餐松齧柏饮沆瀣,伐毛洗髓涤肺肝。

吁嗟凡骨不易蜕,失身又复归尘寰。

始知神仙有术终不可以遽学,使我梦寐至今夜夜空与相往还。

卢郎天台人,缚屋天台下。

年少事远游,仗剑历中夏。

才华擅文藻,富贵若土苴。

曳裾耻王门,望云念亲舍。

浩然欲归养,即日具鞍马。

上堂奉旨甘,载拜献杯斝。

适此舞綵欢,胜彼途路者。

父母见子归,喜气扬双眉。

亲戚馈壶浆,邻里将豚鸡。

慰藉远归人,老幼咸熙熙。

但谙风俗淳,不识乱与离。

因君重念山中好,归来已觉输君早。

汩没尘埃徒我惭,憔悴形容渐枯槁。

今君往矣诚难留,殷勤为谢群仙道。

明年二月春正繁,期尔山中拾瑶草。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贡性之的《送卢思敏归天台》描绘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和仙人的神秘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卢思敏归隐天台的羡慕之情以及对尘世生活的反思。

诗中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天台山的高峻与神秘:“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神仙之徒往往窟宅乎其间。”接着,诗人通过“我尝探奇恣玄览,直上绝壁穷跻攀”表达了自己对天台山的向往与探索精神。随后,诗人描绘了天台山的自然美景:“松风流水声瑟瑟,桃花玉洞春漫漫”,以及偶遇仙人的奇妙经历:“曾逢两仙人,对弈犹未残”。

接下来,诗人通过仙人之口传授长生秘诀,展现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授我长生诀,饵我金霞丹。餐松齧柏饮沆瀣,伐毛洗髓涤肺肝”。然而,诗人意识到修仙之路并非易事,感叹“始知神仙有术终不可以遽学”。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友人卢思敏的描写。卢思敏年轻时远游,才华横溢,最终决定归隐天台山,与家人团聚。诗人通过描述卢思敏归家后的喜悦场景,如“上堂奉旨甘,载拜献杯斝。适此舞綵欢,胜彼途路者”,表达了对卢思敏归隐生活的羡慕与赞美。

最后,诗人以“但谙风俗淳,不识乱与离”表达了对尘世复杂与动荡的反思,同时对卢思敏的归隐表示理解与支持。诗的结尾部分则表达了对卢思敏归隐天台的祝福与期待:“明年二月春正繁,期尔山中拾瑶草”,希望卢思敏在天台山能寻得更多的美好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对仙人生活的遐想以及对尘世生活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理解和祝福。

作者介绍

贡性之
朝代:元

元明间宣城人,字友初,一作有初。师泰侄。以胄子除簿尉,有刚直名。后补闽省理官。明洪武初,征录师泰后,大臣有以性之荐,乃避居山阴,更名悦。其从弟仕于朝者,迎归金陵、宣城,俱不往。躬耕自给,以终其身。门人私谥真晦先生。有《南湖集》。 
猜你喜欢

忆蜀地佳人

东西吴蜀关山远,鱼来雁去两难闻。

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

(0)

嘲飞卿七首·其六

燕支山色重能轻,南阳水泽斗分明。

不烦射雉先张翳,自有琴中威凤声。

(0)

铜雀台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泪满膺。

秪合当年伴君死,免交憔悴望西陵。

(0)

横吹曲辞.长安道

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

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

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高阁何人家?

笙簧正喧吸。

(0)

秋怀·其九

冷露多瘁索,枯风晓吹嘘。

秋深月清苦,虫老声粗疏。

赪珠枝累累,芳金蔓舒舒。

草木亦趣时,寒荣似春馀。

悲彼零落生,与我心何如。

(0)

子规

雨恨花愁同此冤,啼时闻处正春繁。

千声万血谁哀尔,争得如花笑不言。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