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住寻常事,千图万不能。
臂消月半寸,酝恋日三升。
徐庶卧龙代,燕昭死骏兴。
如臣真可放,圣主意深宏。
去住寻常事,千图万不能。
臂消月半寸,酝恋日三升。
徐庶卧龙代,燕昭死骏兴。
如臣真可放,圣主意深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的《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中的第一首。全诗以个人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仕途的无奈。
首句“去住寻常事”,点明了诗人对于离家与留居的日常抉择,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深深的感慨。接下来的“千图万不能”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复杂官场时的无力感,似乎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理想的目标。
“臂消月半寸,酝恋日三升”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思念母亲而日渐消瘦的情状,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煎熬与痛苦。这里将思念之情比作能让人消瘦的月光和能让人沉醉的酒,生动地展现了情感的深度。
“徐庶卧龙代,燕昭死骏兴”两句,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徐庶代为出仕,燕昭王因爱才而使骏马得以兴盛,这两件事都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与尊重。诗人在这里或许暗喻自己虽有才华,但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与重用。
最后,“如臣真可放,圣主意深宏”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对君主深沉胸怀的期待。诗人希望君主能够理解并释放自己的才华,展现出对君主宽广胸襟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个人经历反映了对家庭的深情以及对仕途的复杂感受,同时也寄托了对君主的期待与对人才价值的思考。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毬猎夜拥掷。
呼卢百万终不惜,报雠千里如咫尺。
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
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
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
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
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
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
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
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
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
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
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
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看取富贵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后名。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