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女儿红颜饶,血色罗裙宝抹腰。
借得霓裳半庭月,居然管领百花朝。
洛阳女儿红颜饶,血色罗裙宝抹腰。
借得霓裳半庭月,居然管领百花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洛阳女子的美丽与华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红颜与服饰之美。诗中以“洛阳女儿”开篇,点明了女子的身份背景,洛阳自古便是繁华之地,多出佳人,此处的“洛阳女儿”自然非同凡响。
接着,“红颜饶”三字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的青春与美貌,而“血色罗裙宝抹腰”则进一步渲染了她服饰的鲜艳与奢华,红色的罗裙与珍贵的腰带相映成辉,尽显贵族风范。
“借得霓裳半庭月”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女子比作借用了月亮的光辉,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女子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光彩照人。同时,“半庭月”也暗含着女子虽美却略显孤寂之意,增添了几分哀愁与深意。
最后,“居然管领百花朝”一句表达了女子的非凡气度与影响力,仿佛她能引领百花争艳,成为春日里最耀眼的存在。这一句不仅赞美了女子的美丽,也隐喻了她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使得整首诗在赞美美的同时,也蕴含了对女性力量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美丽又具有影响力的洛阳女子形象,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女性美的独特理解和欣赏。
谁能解此妙圆觉,弹指可以超无学。
沧江俄顷息暴流,水底摩泥光灼烁。
旋来超至一事无,缘生起灭空华如。
若沦贪著出遂禊,焉知自性同交芦。
执持真妄不开演,浑似风烟相展转。
自在那知兽踏沙,绸缪甘作蚕成茧。
寻常安得竟生身,四法修行两便因。
往来迅速无石壁,知慧善巧成陶轮。
眼中何人最胜子,究竟真如微妙理。
惟恐浮沤尼海观,空见云腾乌飞起。
忆昔鹿苑道初成,大兴慈誓悟群生。
万法无言宁可说,十方有耳皆闻声。
灵山一去几经劫,多少无明成惑业。
圣凡由此分两途,终始应知缠五叠。
世人何幸见如来,祗园春暖昙花开。
微心已入虚空藏,挥手直上光明台。
如来前身释迦佛,说法曾住耆阇崛。
西涉恒河度渺茫,东踰葱岭凌超歘。
三十二相具庄严,一念清澄众善兼。
五色金光晃千日,九秋玉鉴悬孤蟾。
每向招提演空法,四百欢闻声飒霅。
不论燥湿与蠕蠢,拔及升沉并鳞甲。
浮屠倒影光陆离,巍峨楼殿相参差。
多因摄受妙景出,巧夺造化神工为。
温温彧彧窗间度,绚彩非烟亦非雾。
画师缩手不敢图,墨客操觚岂能赋。
春风淡荡春日妍,人间一界无诸天。
生灵永乐普超济,翼我皇家万万年。
《正月六日观灵谷寺塔影奉和御制诗二首·其二》【明·梁潜】谁能解此妙圆觉,弹指可以超无学。沧江俄顷息暴流,水底摩泥光灼烁。旋来超至一事无,缘生起灭空华如。若沦贪著出遂禊,焉知自性同交芦。执持真妄不开演,浑似风烟相展转。自在那知兽踏沙,绸缪甘作蚕成茧。寻常安得竟生身,四法修行两便因。往来迅速无石壁,知慧善巧成陶轮。眼中何人最胜子,究竟真如微妙理。惟恐浮沤尼海观,空见云腾乌飞起。忆昔鹿苑道初成,大兴慈誓悟群生。万法无言宁可说,十方有耳皆闻声。灵山一去几经劫,多少无明成惑业。圣凡由此分两途,终始应知缠五叠。世人何幸见如来,祗园春暖昙花开。微心已入虚空藏,挥手直上光明台。如来前身释迦佛,说法曾住耆阇崛。西涉恒河度渺茫,东踰葱岭凌超歘。三十二相具庄严,一念清澄众善兼。五色金光晃千日,九秋玉鉴悬孤蟾。每向招提演空法,四百欢闻声飒霅。不论燥湿与蠕蠢,拔及升沉并鳞甲。浮屠倒影光陆离,巍峨楼殿相参差。多因摄受妙景出,巧夺造化神工为。温温彧彧窗间度,绚彩非烟亦非雾。画师缩手不敢图,墨客操觚岂能赋。春风淡荡春日妍,人间一界无诸天。生灵永乐普超济,翼我皇家万万年。
https://shici.929r.com/shici/9NvSxBmz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