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徐师利·其二》
《寄徐师利·其二》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迹在世途心了了,两全方显丈夫儿。

八风尽入遮那境,秘诀何劳问祖师。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守卓所作,名为《寄徐师利(其二)》。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禅宗思想。

首句“迹在世途心了了”,描绘了一种在尘世中行进,但内心却保持着清明与洞察的状态。这里的“了了”既指对世事的了然于胸,也暗含着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在纷扰的世间保持自我纯净与智慧的重要性。

次句“两全方显丈夫儿”,进一步阐述了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如何实现内外兼修,达到理想状态。这里的“两全”可以理解为既要遵循世间的规则与道德,又要保持内心的自由与超脱,展现出真正的男子汉气概。诗人在这里强调了人格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统一。

第三句“八风尽入遮那境”,借用佛教中的“八风”(称誉、毁谤、赞誉、贬低、称赞、责备、恩惠、损害)来比喻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与考验。诗人认为,这些外界的风浪最终都能被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所化解,进入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遮那境”指的是佛教中的佛国世界,象征着心灵的升华与解脱。

最后一句“秘诀何劳问祖师”,则表达了直接从内心深处寻找答案的观点,暗示了真正的智慧与解脱并非来自外在的教条或权威,而在于个人的觉悟与实践。诗人鼓励读者通过自己的探索与体验,去发现生活的真谛和内在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探讨了在世俗生活中保持内心清明、追求精神自由与智慧提升的主题,体现了禅宗思想中关于自我觉醒与内在修行的哲学理念。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咏宝刀同一飞作

昆吾之锋经百鍊,手掣寒光飞急电。

空庭大木风飕飕,萧然一夕天地秋,老魅惊走野狐愁。

雄心上凌层霄紫,伈伈睍睍吾曹耻。

世间不平事有几,且挂床头遇知己。

(0)

过方稼轩故居

马上东风涕泗滂,酒酣拔剑忆王郎。

一官潦倒存儒素,万卷飘零付夕阳。

陋室苔痕悲剑履,元亭草色怨沧桑。

不知黄鸟缘何事,飞绕阑干百啭长。

(0)

观山秋眺

破晓秋光泼眼鲜,俯窥鳀壑立霞巅。

轻烟一点扶桑岛,凉籁千山落木天。

劫火才烧亭畔佛,引风还望海中仙。

老僧遥指惊涛外,认得归来日本船。

(0)

怀余小坡

成都有客返江城,谪宦知君别后情。

向阙迟眠金雁驿,留川间赋《石犀行》。

论文每忆今无辈,避地应闻我更生。

回首京华多乐事,酒枪茗枕话深更。

(0)

抵金陵

钟山云气郁苍苍,两岸菰芦送雨凉。

天限长江雄锁钥,城连广野壮金汤。

凤凰飞去遗音远,燕子归来旧恨长。

寂寞水西门外路,哀蝉凄绝老垂杨。

(0)

怀张明府履观伊犁

天末孤臣为涕零,君恩历尽短长亭。

此时万里休回首,落日中原数点青。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