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平父寄道光法师》
《和平父寄道光法师》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欲见道人非一朝,杖藜无路到青霄。

千岩万壑排风雨,想对铜炉柏子烧。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píngdàoguāngshī
sòng / wángānshí

jiàndàorénfēicháozhàngdàoqīngxiāo

qiānyánwànpáifēngxiǎngduìtóngbǎishāo

翻译
想要见到那位道士并非一日之功
拄着藜杖,山路崎岖难行直通云霄
注释
欲见:想要见到。
道人:修道之人,指道士。
非一朝:不是一朝一夕。
杖藜:藜杖,古代常用的拐杖。
无路:没有路。
青霄:青天,极言高处。
千岩万壑:众多山岩和山谷。
排风雨:抵挡风雨。
想对:想象中对着。
铜炉:铜制的香炉。
柏子烧:柏子香,一种香料。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高僧道光法师的敬仰与渴望见面的情怀。全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王安石在文学上的造诣。

"欲见道人非一朝",表明诗人对于见到道光法师的强烈愿望,并不是短暂的一时冲动,而是长久以来的心愿。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高僧的敬重,也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

"杖藜无路到青霄",诗人用“杖藜”形容自己年迈步履艰难,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渴望能够找到通往高僧所在之地的道路。“青霄”常指高远的地方,此处象征着道光法师所居之地的清高和神秘。

"千岩万壑排风雨",此句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千岩万壑之间,风雨交加,气势磅礴。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实,更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和对见到高僧的迫切期待。

"想对铜炉柏子烧",“铜炉”通常用于煮药或供佛之用,而“柏子烧”则是道教修炼中常用的香材。诗人通过这两物象征性的联想,表达了他想要在高僧面前进行心灵的清净与升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宗教象征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感古十首·其八

范蠡泛五湖,子房从赤松。

功成乞身退,明哲保令终。

彼美二丈夫,世异辙则同。

此道久不作,利欲尘相蒙。

急流不知返,失脚机阱中。

(0)

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其一

诗礼椎徐徐,律令符急急。

翛然世纷远,爱此山斗入。

政无劝课条,功蔑捕虏级。

尺清盖丈浑,过眼秋已及。

浊暑怯中乾,积潦窘下湿。

脱云得佳月,如渴快新汲。

湓浦琵琶语,赤壁洞箫泣。

斯人不可见,庭空漏声涩。

我榻久欲下,我堂日已葺。

傥有谪仙来,涪江和月吸。

(0)

感怀

北风哭夜星辰寒,竹篱敲戛鸣琅玕。

老蟾瘦噤失光采,天地冻合鱼龙乾。

嘅然忆归几千里,长江大山交屈蟠。

湘水东去注不极,我心夜夜如鸣湍。

弟兄起居谅欢适,高堂綵衣翩翻翻。

嗟我摧颓落苍海,两腋恨无双飞翰。

远方就学何所得,数年短发才胜冠。

何时拂袖得归去,春风笑满南陔兰。

(0)

陆务观作春愁曲悲甚作诗反之

东风本是繁华主,天地元无著愁处。

诗人多事惹閒情,閒门自造愁如许。

病翁老矣痴复顽,风前一笑春无边。

糟床夜鸣如落泉,一杯正与人相关。

(0)

访古老洞天,撞见神仙饮三杯。

复三杯,又三杯,不觉醺醺醉。

回头看人间,身在青烟外。

(0)

舍弟客临平

凭谁为问鹡鸰原,灯火三更殒泪痕。

天远未知萍梗迹,书来说在藕花村。

年华似汝宁为未,场屋如吾已懒言。

壁水故人今北去,短长门户好同论。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