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禅兼律,终须入悟门。
解空非有自,所得是无言。
眼豁浮生梦,心澄大道源。
今来习师者,多锁教中猿。
不计禅兼律,终须入悟门。
解空非有自,所得是无言。
眼豁浮生梦,心澄大道源。
今来习师者,多锁教中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题为《赠临上人》。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探讨禅学的修行与悟理之道。
“不计禅兼律,终须入悟门。”这一句强调了对于禅宗而言,不仅是禅定和戒律的实践,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内心的真实悟透。这两者的结合,是为了最终打开悟门,让修行者真正理解生命和宇宙的本质。
“解空非有自,所得是无言。”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禅学中“空”的理解。这个“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一个超越语言描述的境界。在这种理解下,修行者所得到的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述的智慧。
“眼豁浮生梦,心澄大道源。”诗人通过这句话,描绘了一种心灵状态,那就是眼中看破世间万象如同梦幻,而内心却清晰明了,通达于宇宙的大道之源。这是禅修达到的一种境界,既超脱世俗,又深入生命的根本。
“今来习师者,多锁教中猿。”最后一句,诗人批评那些只追随老师、机械学习佛法而未能悟到真谛的修行者。他们就像被囚禁在“教”这个框架中的猿猴,不能自主飞翔。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禅学造诣,也表现出了对当时佛学界中流于表面的学习方式的批评。
园扉关好。正嫩柳高槐,春光先到。
今是昔非,左右琴书,正当清晓。晚菘早韭都生了。
问园丁、梅花多少。风吹池面,日上墙角,一群啼鸟。
幽悄。车回俗士,但清罄一声,陪人长啸。
应节夭桃,碎影无心落方沼。看他燕子初来小。
渐对对、衔泥林表。窗前日日高眠,无人惊扰。
雪窖与冰天,孤臣泣血。鱼钥沉沉隔双阙。
修罗劫满,等到乌头如雪。九重消息好,皋陶曰。
幡下驺虞,鸡竿载揭。喜极沾巾转呜咽。
妻孥相告,今日鹳鸣于垤。黄粱刚梦醒,炊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