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扶桑阳,月落咸池阴。
日月不遍照,安问他人心。
明珠忽夜投,罕不按剑临。
琰琬持自粥,虽美吝其金。
所以古大人,潜迹甘泉林。
岂故却荣显,枉己非所钦。
日出扶桑阳,月落咸池阴。
日月不遍照,安问他人心。
明珠忽夜投,罕不按剑临。
琰琬持自粥,虽美吝其金。
所以古大人,潜迹甘泉林。
岂故却荣显,枉己非所钦。
这首诗《训士吟(其十六)》由清代诗人戴亨创作,通过对比日月、明珠与古大人三种形象,表达了对修身养性、保持高洁品质的深刻思考。
首句“日出扶桑阳,月落咸池阴”描绘了自然景象,太阳从东方升起,月亮在西方落下,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交替,同时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
“日月不遍照,安问他人心”则引申出一个哲理:日月虽然能照亮世界的一部分,但无法触及所有角落,人的心灵也是如此,难以完全被理解和洞察。这句诗提醒人们要珍惜内心的真实,不要轻易被外界所影响。
“明珠忽夜投,罕不按剑临”运用了明珠在夜晚突然投掷的场景,比喻珍贵之物或美好事物的突然失去,人们往往因此而紧张、警惕,甚至采取防御措施。这反映了人类对于失去美好事物的恐惧和保护欲。
“琰琬持自粥,虽美吝其金”中,“琰琬”指的是美玉,这里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品质。即使这些美好事物再珍贵,人们也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而舍不得付出相应的代价。这句诗强调了在追求美好时,要理性权衡得失。
最后,“所以古大人,潜迹甘泉林。岂故却荣显,枉己非所钦”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敬仰。古人选择隐居山林,避开名利场的喧嚣,是因为他们深知追求荣誉和显赫地位可能会带来内心的扭曲和不满足。这句诗倡导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性、道德、价值取向等主题,鼓励人们在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品格。
溪南十里山,有客今渊明。
归来厌城市,著脚鸥鹭汀。
客来笑谈剧,日暮车马行。
我昔曾见之,浩气犹凭陵。
尊酒浸成列,翰墨时相迎。
惭渠前日约,念此故旧情。
冲风走篮舆,剥啄山头扃。
人生等游戏,底问割与烹。
但令宾主欢,莫识众我醒。
毋以患难移,政须公主盟。
明朝上巴江,日日峡中行。
天险三峡路,峡险滩头程。
就中十二滩,新滩尤可惊。
父老记往时,此地江流平。
一朝陵谷变,崩裂山峥嵘。
大崖江里卧,小石江心横。
作此一大滩,水石相吞并。
涛雷殷昼夜,浪雪鸣轩轰。
空山十里遥,已接千鼓声。
末流到山尾,犹作汹涌鸣。
朝家忧病涉,遣使劳经营。
辇石竟无谋,舟至不敢征。
东来西上者,因有盘滩名。
我来滩水傍,滚沸如煎烹。
众畏岂不畏,稚耋栖檐楹。
遐观一舟来,掀浪嘈鼓钲。
群夫山下蚁,百丈风中筝。
冲涛已飐滟,转柁犹攲倾。
戛戛到龙门,艰苦如颉羹。
须臾近平峡,便觉天地清。
携孥稳乘舟,相庆如更生。
蜀道登天难,于此论始明。
况我衰病馀,怀此忧惧情。
国恩念未报,一叶身为轻。
小臣抱孤忠,思有称使令。
举酒望星河,作诗聊自评。
《过新滩百里小驻峡州城》【宋·袁说友】明朝上巴江,日日峡中行。天险三峡路,峡险滩头程。就中十二滩,新滩尤可惊。父老记往时,此地江流平。一朝陵谷变,崩裂山峥嵘。大崖江里卧,小石江心横。作此一大滩,水石相吞并。涛雷殷昼夜,浪雪鸣轩轰。空山十里遥,已接千鼓声。末流到山尾,犹作汹涌鸣。朝家忧病涉,遣使劳经营。辇石竟无谋,舟至不敢征。东来西上者,因有盘滩名。我来滩水傍,滚沸如煎烹。众畏岂不畏,稚耋栖檐楹。遐观一舟来,掀浪嘈鼓钲。群夫山下蚁,百丈风中筝。冲涛已飐滟,转柁犹攲倾。戛戛到龙门,艰苦如颉羹。须臾近平峡,便觉天地清。携孥稳乘舟,相庆如更生。蜀道登天难,于此论始明。况我衰病馀,怀此忧惧情。国恩念未报,一叶身为轻。小臣抱孤忠,思有称使令。举酒望星河,作诗聊自评。
https://shici.929r.com/shici/XdG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