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
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十载重来值摇落,天涯归计欲如何。
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
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十载重来值摇落,天涯归计欲如何。
此诗描绘了一种怀旧与哀伤的情感。开篇"高楼怀古动悲歌",便设定了全诗的基调,表达了诗人登上高楼,对过去历史的深切思念和悲凉之情。紧接着"鹳雀今无野燕过"进一步强调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意境。
中间两句"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暗示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沧桑。五陵指的是汉朝皇帝的陵墓,而三晋则是古代地名,这两处地点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诗人通过秋色与夕阳的不同景象,传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无限感慨。
接着"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则转向日常生活场景,渔人(打鱼的人)的火堆和牧人的笛声,都在夜晚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凄清。这些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也加深了整体的情感色彩。
最后两句"十载重来值摇落,天涯归计欲如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未来命运的迷茫与困惑。这里的“十载”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而“重来”则是时间循环的体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种历史与自然的交织中显得格外沉重。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积淀和丰富的人文关怀。
猿猱休啼月皎皎,蟋蟀不吟山悄悄。
大耳仙人满颔须,醉倚长松一声啸。
禅家何物赠分襟,只有天台杖一寻。
拄去客归青洛远,采来僧入白云深。
游山曾把探龙穴,出世期将指佛心。
此日江边赠君后,却携筇杖向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