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茜青葱表,澄漪绮碧浔。
聊因搆朴屋,讵欲拟华林。
俯仰得天趣,冲融散远襟。
生机含水石,静度逮鱼禽。
信矣堪明志,于焉亦会心。
六朝非所企,渭上倘容寻。
峭茜青葱表,澄漪绮碧浔。
聊因搆朴屋,讵欲拟华林。
俯仰得天趣,冲融散远襟。
生机含水石,静度逮鱼禽。
信矣堪明志,于焉亦会心。
六朝非所企,渭上倘容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峭茜青葱表,澄漪绮碧浔”两句,以生动的语言勾勒出山色青翠、水面碧绿的美景。接着,“聊因搆朴屋,讵欲拟华林”两句,表达了诗人虽构屋于自然之中,却无意与华丽的人工建筑相媲美,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崇尚和对人工雕琢的淡然态度。
“俯仰得天趣,冲融散远襟”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通过“俯仰”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人在自然中自由自在、心灵得到释放的状态。“生机含水石,静度逮鱼禽”则强调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无论是水中的石头还是周围的飞禽走兽,都充满了生命力。
最后,“信矣堪明志,于焉亦会心”两句,点明了诗人在此地找到了心灵的归宿,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六朝非所企,渭上倘容寻”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名胜的向往,但更倾向于在眼前这片自然美景中找到精神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与蜀有缘法,见我眼俱青。
征车到处,弦管无限作离声。
自笑四年留滞,漫说三边安静,分阃愧长城。
一念天地阔,万事羽毛轻。欲归去,诗入社,酒寻盟。
骎骎双鬓,老矣祗觉壮心惊。
虽是东西惟命,已断行藏在己,何必问君平。
举似铜梁守,怀抱好同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