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角低回藓蔓封,蜿蜒端似卧真龙。
旱乾岁祷多灵应,时见油云出此峰。
头角低回藓蔓封,蜿蜒端似卧真龙。
旱乾岁祷多灵应,时见油云出此峰。
这首诗描绘了卧龙峰的自然景观与传说中的神秘气息。首句“头角低回藓蔓封”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卧龙峰的形态,仿佛山峰的头部和颈部被苔藓覆盖,如同一条沉睡的巨龙蜷缩着身体。接着,“蜿蜒端似卧真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形象,将卧龙峰比作真正的龙,蜿蜒曲折的山势仿佛是龙的身躯。
“旱乾岁祷多灵应”则讲述了卧龙峰的传说与功能,据说在干旱之年,人们向这座山峰祈祷,它常常显灵,带来雨水,解救干旱之苦。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表达了对山峰神力的信仰。
最后一句“时见油云出此峰”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即在某些时候,从卧龙峰上会升起浓厚的云雾,如同油一般的厚重,增添了山峰的神秘色彩。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卧龙峰的自然之美,也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话色彩,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阿师从何来,最是两肩苦。
一头载梵书,一头荷慈母。
至今江上松,东西随仰俯。
此松岂有情,摩顶记佛语。
松根白衣仙,日夜瑞光吐。
翩然紫霄上,蛰龙起雷雨。
我来悟前缘,父老指环堵。
风花即几席,经草随步武。
重栽渺生意,合抱阶尺土。
他年十八公,此地记初祖。
善水沃沸焦,善药调瞑眩。
吾岂斯人徒,屏开慈母面。
丹青解人意,二字出素练。
孝哉耘瓜子,伤根岂所愿。
升堂致一唯,出门成两见。
遂令李老书,不和韩非传。
吾家桃李园,力行未敢倦。
明知政事拙,稍觉言语贱。
四科定谁先,袖手水入砚。
会请无言师,宽处著方便。
高轩得意翔云间,妙画匿迹缣素残。
柱头老丁留语后,兀兀无趾如叔山。
不妨万里戢六翮,顾步下啄芝田宽。
方舟惜鹤并惜画,一夔之足万金价。
莫将凡笔补丹青,谬作身轻一鸟下。